牢记殷殷嘱托 绘就幸福画卷

作者:沈娅洁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8日 05:11:15

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19日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时指出

W020230818613567194680.jpg

绿春县平河镇拉祜寨村全景 图片由绿春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初秋时节,行走在红河州848公里长的边境线上,千里沃野,万顷良田,处处尽显生机。白云映衬着蓝天,微风散发着稻香,一条条乡村公路通达顺畅,一栋栋村民新居拔地而起,一场场乡村旅游火热进行,一张张幸福笑脸辉映山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恢弘乡村画卷在红河边境线上徐徐铺展。

两年来,红河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计划,把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和先手棋,坚持高位推动、州县联动、干群出动,实行项目拉动、督查促动、示范带动,全面深入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沿边地区逐步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党建引领,边境稳固民心齐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扛实“一把手”责任,以上率下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实抓细全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州委、州政府领导、州级部门包保49个沿边村委会(社区),主动投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列入州县人大、政协专题调研、重点协商和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内容,推动解决困难和问题。各边境县、乡(镇)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深入现场当好“施工队长”。 

聚焦“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红河州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程,开展“幸福村大擂台”“好书记大比武”,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坚持规划先行,完成49个沿边村委会(社区)“一村一方案”,规划项目4460个,概算总投资18.81亿元。坚持合力攻坚,将6个方面30项建设任务分解到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合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统筹资金16亿元,开工项目4460个,完工3831个。坚持群众主体,通过“政府奖补物资、群众投工投劳、村民互帮互助”,群策群力共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边境群众成为幸福村建设的参与者、管理者、受益者。坚持示范引领,突出规划打造40个重点自然村,形成以绿春县平河镇生态宜居型、金平县马鞍底乡文旅融合型、金平县金水河镇及河口县河口镇边贸助推型、河口县南溪镇睦邻友好型等为代表的一批示范片区。

产业带动,兴边富民成色足

乡村要振兴,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红河州深入挖掘边境村区域自然资源丰富、边合区众多、生态优良等优势,大力推进旅游经济、特色种养、产品加工等乡村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吸引更多人员到边境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走进金平县马鞍底乡滮水岩村,周围山林青翠,一栋栋哈尼族房屋沿坡布局、错落有致。“赶上这个好时代,感谢党的好政策。”村民普建伟激动地说,他看中的就是生态旅游的前景,回乡创业也获得政策支持,希望能乘此东风,把事业干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共同迈向幸福生活。

依托“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红河蝴蝶谷”和千年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等亮丽名片,金平县挖掘蝶谷秘境、梯田云海、溪流瀑布、古茶村落等多种元素汇聚叠加的生态独特资源,采取“多模式发展+多形式经营”的方式,投资2.18亿元,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绿色经济、庭院经济,让乡村既有“好风景”又有“好钱景”,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我们村现在是一天一个样,过去,整个村子里,电视机都没有几台。如今,摩托车、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村民的茅草房、土坯房也变成了小洋楼。现在,我们这个偏远小山村也有游客来旅游了。”绿春县平河镇平河村委会梅尼新寨村民小组组长王腰见证了该村各项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

启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平河镇充分挖掘梅尼新寨村红色文化,突出“雄关暗堡、幸福瑶乡”主题,打造“一村一景”新业态。在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传统的村落风貌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对村里遗留的平和边检站旧址等进行保护性修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有新居、有产业、有奔头,现在的生活正一步步走向我们期待的样子。”在河口县南溪镇的菠萝蜜种植基地里,1400余亩菠萝蜜迎来丰收,硕大果实挂满枝头,村民一边收获着成熟的果实,一边憧憬着未来。近年来,该县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同乡村振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里村外绿树红花、庭院风情乡愁浓郁、民族团结载歌载舞”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一幅幅实景图。

在以产业富村助振兴中,红河州积极打造以绿春茶叶、金平中药材、河口热区水果为主的“一县一业”,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26户,边境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各沿边村委会纳入州级“一村一品”目录制管理,年收入超1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

乡村治理,和谐宜居家园美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红河州以乡村建设行动为载体,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目标,聚力补短板,着力强功能,全力打造边境线上的绿美宜居乡村。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540个沿边自然村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在实现沿边群众安全用电的同时,推广网络缴费、安全用电宣传等,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已走进千家万户。绿春县平河、折东、新寨、大头村委会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实现年均收入30万元以上。

——完善边境交通体系和通信网络建设。从县城到沿边乡镇已全部通柏油路,从乡镇至行政村已全部通水泥路,所有自然村实现通公路,各族群众销售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运输“人背马驮”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沿边49个行政村(社区)实现通4G网络,移动支付等新生活方式已全面普及。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污水治理率达80%,完成户厕改造3.4万座。村庄环境美化工程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持续推进,村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推窗望绿、开门见景”的美好愿景在边境村寨变为现实。

——助推边民互市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被国务院通报表扬,边民互市结算“跨境直通、电子批量”在全省推广;河口口岸列为全省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并启动建设,金水河口岸获批国际多边口岸,边境群众就业机会更多、渠道更广。2022年,河口、金平两县边民互市交易人数达30余万人次,交易额达24.5亿元,边民增收900余万元。

——提升边境社会治理效能筑牢安全屏障。探索推进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乡村治理新模式,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实施《红河州严管严控边境十条措施》严厉打击跨境犯罪。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边境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建设完成276个国门安全屋(抵边联防所、警务室),筑牢“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安全屏障。

如今的红河边境村,基础设施短板日渐补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大幅提升,进一步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边境地区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