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弥勒市弥阳街道党工委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精心打造“理论聚心、文化润心、传承走心、服务暖心”四心工程,通过四个特色点位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路径。
院坝讲堂
在梅花温泉社区的百年老宅前,宣讲员龙大妈正用彝汉双语讲述着乡村振兴的故事,听众们围坐在青石板前,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这正是弥阳街道创新打造的“院坝讲堂”现场。街道组建由社区干部、老党员等构成的“金喇叭宣讲团”,通过“方言土语+身边案例”的叙事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大白话”。2024年全年开展分众化宣讲127场次,覆盖群众6.3万人次,真正实现了“党的声音进万家”。
在福地社区的文化广场上,居民们正在用文明积分兑换非遗体验课程。这种“文明储蓄”新模式将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等行为量化赋分,通过“积分超市”兑换文化服务,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街道还创新打造“沉浸式”文明传播场景,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的建设,将彝绣主题手工作品展、阿细祭火“泥人儿”展等艺术作品融入其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可感。2024年推荐上报最美家庭、儿童友好家庭、清廉家庭等各类家庭41户。
学生课堂体验
在弥阳辖区的多所学校,学生们正跟着彝族刺绣传承人张贵美学习挑花技艺,学生们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通过“课堂学习+体验”的形式,将课堂知识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有效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感。这种“非遗进校园”活动已形成常态化机制,累计培训青少年2000余人次。街道还组织拍摄了《非遗传承绽芳华》宣传片。通过非遗系列宣传片,让彝族刺绣焕发新生,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每天傍晚,福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都会准时亮起灯光。这里不仅有农家书屋、“四点半课堂”,还会定期举办非遗展演、汉文化雅集等活动。街道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建成15个社区文化驿站,创新“订单式”文化配送机制,全年开展“我们的中国梦”系列活动83场,惠及群众3.2万人次。通过“百姓点单、政府配菜”的精准服务模式,让文化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弥阳街道将持续深化“文化+”治理模式,着力构建理论宣讲有温度、文明培育有力度、文化传承有厚度、惠民服务有精度的工作格局,让千年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为弥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动能。
责任编辑:陈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