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大地的“原色”

作者:杨杨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5日 16:44:06

我一进入红河大地,对色彩的感觉瞬间就敏感起来。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每次都惊人相似。那就是当我面对红河的山山水水、名城古寨、公路铁道时,我就会顾名思义,浮想联翩,似乎在不觉之间就有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特异功能。毫不隐讳地说,我看见了千年哈尼梯田的五彩幻景,坠入了千年临安古城的历史烟云,触摸到了温润如玉的千年建水紫陶,坐上了穿越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百年滇越铁路上的米轨小火车,听到了蒙自百年开埠通商诉说着的悠悠岁月的故事,拉开了百年云锡矿业所绘制的不朽的工业画卷,尝到了玉白绵长的热气腾腾的百年过桥米线。一切的一切,虽然数不胜数,但已被这里的人民提炼为“三千四百年”的艺术表达。在这样的“表达”里行走,我每走一步,就觉得这片大地具有非同寻常的本质力量,处处充满了各种古老的知识和新鲜的事物;每走一步,都让我似乎看到了大地的迷人色彩,找到了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产方式、习俗、语言和故事,它们恰恰是红河大地最丰裕的产物。  

卢维前 摄

在这样的“三千四百年”里,最显眼的是穿越红土高原的元江、莽莽哀牢山东南地区的绿色森林和通向蓝色大海的滇越铁路。这其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构成了红河大地的“色谱”,也构成了红河人民的语言和意识中的色彩空间。他们在这种色彩中求生存求发展,他们让这片大地和大地上的万事万物,也传承着这种色彩。

这三种颜色,其实是三种“原色”。平日里,我们的眼睛所熟知的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七彩,此外,还可加上“黑”和“白”。但如果从光学的角度来看,其实只有“红”“蓝”“绿”属于三种“原色”,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唯一性,彼此之间无法替代,也无法用其它颜色混合而调配出来,但它们之间却能通过混合而产生出各种颜色。比如,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调配出黄光,蓝光和红光混合可以调配成紫光,绿光和蓝光混合可以调配成青光,而绿光、蓝光和红光相加,就可产生白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原色”的角度来观察大地,一定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任何大地,都有丰盈的颜色,春夏秋东,时刻变幻无穷;东西南北,处处不尽相同。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一幅幅油画、水彩画或国画、版画,甚至可以从学术上归结为一门极具审美情调的“雅学”范畴。事实上,由于我们人类的眼睛内部有椎状体,最能够感受到红光、绿光与蓝光,最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基色和大地的底色。从这个角度而言,“原色”也不仅仅是一种物理概念,反倒是一种生物学概念了,我们人类因此也成了一种“三色感光体生物”,最能从色彩的“具象”出发,形成了诸多美好的“意象”,从而构建出一个个丰富的“色彩空间”。 

在红河人民的心灵深处,这三种“原色”不再局限于视觉,已是一种独具魅力语言系统,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完整地表达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发展观”,以及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对社会、对国家的热爱。

当然,在红河大地上,这三种“原色”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它们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具体说来,这里有红色的土壤、红色的河流、红旗飘飘的边寨和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会召开的红色山岗;这里有848公里的漫长的国境线;有“绿海明珠”——大围山、五台山、西隆山等原始密林;有从封闭落后的高原走向蓝色文明的古今水陆通道;有多彩多姿的名城古镇——蒙自、个旧、开远、建水、石屏等等;有10个世居民族,241万少数民族同胞;有锡矿、金矿、煤矿……,有神秘莫测的“地下世界”——著名的阿庐古洞、燕子洞、白龙洞和南洞等等。

毫无疑问,这里是祖国边疆的一片最富有色彩的国土山河,三种“原色”在这里绘就了壮美的红河风光。这里因此成为“七彩云南”中最古老、坚实、厚重、鲜活而又红红火火的一片彩色空间,也成了人们叙说“红河故事”的审美基调和力量源泉。

现在,红河州人民非常珍视和热爱这种三种“原色”,他们明白,这种色彩空间并不是他们独有的,那是一种“国色”,也是一种“省色”,但更是他们的“州色”。凭借着这三种“原色”,红河人民成了“调色”高手,成了新时代的画家,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也具有了“原创”的动力……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