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她们,用踢足球实现“微小的女性主义”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 10:36:20 来源:上海译文

女性的未来是什么?

从第一位走上街头呼喊妇女投票权的女性,到女性工程师、学者、作家和政客……当我们的目光投向女性的未来时,我们大多是在构想那个宏大的未来,它周身环绕理想的光辉,夺目而绚烂,糅合了最高声的呐喊和最尖端的精英。那个未来由数十亿女性共同塑造,仿佛是无数涓流汇聚的庞大水系,它将用自己的潮汐、流向、水量在大地罗织最细密的网络,很难一言以蔽之,甚至令有些人望而却步。

但是,真的有这么复杂吗?

不,没有那么复杂。

事实上,女性的未来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她们还小小的,就像山谷中新生的树芽。

她们正扎着小辫子,闪烁着明亮的双眼,跟着老师大声诵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她们会质疑每一个“理所当然”——“为什么只给男孩穿蓝色?我也要穿蓝色!”“凭什么说女孩学不好理科?我物理考试回回第一!”

她们将走上三尺讲台,也将扛着水枪奔赴火场,更会飞向太空,环绕地球上千圈。

没错,她们是女童、小女孩、少女和“女宝”,她们是全体女性的未来。

今天的我们所奋力书写的女性不只是一个庞大、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女性。她们或老或少,或高或矮,有着截然不同的热爱与追求,在城市、在乡村、在广阔天地间书写自己的人生,合著一部跨越全球的大历史。

带着这样的女性观,我们来到彩云之南。

沿着红河南岸行走,你将抵达哀牢山腹地。在社交平台上,这里的密林充满克苏鲁般未知的恐怖。但每当阳光穿透山间的层层云雾,或是一阵清风拂过山巅,会有一座小城乍然出现在你的眼前。

这里是迤萨城,一座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县的古老县城。这里是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在这里和谐共生。

图片

《飞上云端的足球》作者李艳丽

李艳丽,一位驻扎云南的乡村教师,在这座小城发现了一群特殊的女孩。

“我曾在离县城111公里的哈尼族寨子小学里当老师,深知红河与其他地区的条件差距。像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边疆县,在整个云南省,条件都是比较落后艰苦的,但女子足球队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非常不易。于是,我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走近了这支女子足球队。”李艳丽说在她的原创小说《飞上云端的足球》创作手记中这样写道。

图片

受到红河县一中女子足球队的启发,李艳丽创作了《飞上云端的足球》,并投稿至“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大赛”组委会的邮箱。在这个故事中,擅长跑步的哈尼族女孩洛美在高中被选中进入新成立的校女子足球队,自此,她和彝族、瑶族、傣族等多个民族的女孩们一起开启了艰苦而又充实的足球训练之途。女孩们追梦之旅令人动容,从她们的额头流下的汗水融入球场上的尘土,一棵属于女孩们的梦想之树即将破土而出,向云端伸展自己的枝叶。

真挚动人的情感与积极从儿童视角反映当代中国现实的精神使这部作品从1411篇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2022年,《飞上云端的足球》荣获首届“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大赛”桂冠奖。

图片

第一届“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剪影——《飞上云端的足球》获奖证书

故事中的红河女子足球队从一穷二白起步,把足球从小小山村踢进了大城市的球场。

近年来,张桂梅老师建设华坪女子高中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传颂。在张桂梅老师真实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校舍从选址、建设到投入使用的历程跌宕起伏、牵动人心。

图片

由张桂梅老师真实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剧照

同在云南,红河女子足球队也经历了类似的艰辛历程。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在城里的孩子积极拓展国际视野,向着阳光灿烂的未来极速前进时,山区的孩子们正在云雾中摸索属于自己的人生起点,这对于山区女孩而言尤其是一个更难以回答的人生之问。

当“失学”仍然是一个高悬在众人头顶的难题时,有限的资源必将注入最为紧要的领域。和亟待建成的校舍相比,体育,势必是会被搁置的选做题。加之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应该文静”,女队在诞生之初受到支持更为有限。她们没有城市中的学校那样专业的训练环境,只能在水泥地上勉强开展足球训练。

李艳丽在创作手记中写道:“我第一次真正关注到红河县一中女子足球队时,这群少数民族女孩们已经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挑战赛,人们惊讶地发现,此时,她们还没有一块正规的足球场。”

图片

红河女子足球队在水泥地上训练

女孩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仍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李艳丽不由地为之动容,并将自己的见闻写进《飞上云端的足球》中:

wps_doc_6.png

红河女子足球队在水泥地上训练

“学校的操场是把一座小山包推平后建成的水泥操场,操场的三面是陡峭的山坡,周围没有一棵树。操场被分成几个篮球场,最外围是跑道,学校所有活动都在这个操场上开展。”

——选自《飞上云端的足球》
第三章:初次比赛

在这样的环境中,决心踢球已然不易,而决心踢好球更是壮举。

第一次比赛,球队遭遇惨败,巨大的差距让“练球没什么用”的想法在队员心中挥之不去。不过,灰心丧气只是暂时的,女孩们很快重振旗鼓,再上球场。因为这颗足球不仅是一场比赛的焦点,更是红河女队的女孩们寄托梦想的珍宝。

“我们一起努力,让球队走出红河南岸的高山……”

——选自《飞上云端的足球》
第十三章:足球遍地开花

带着这样的信念,女队的姑娘们把足球从水泥地踢到了正规的足球场,从哀牢山中的小城踢到了昆明这座大城市。

图片

如今红河女子足球队的训练场地

“我拍了女足训练的照片发朋友圈,很多人问我在哪座城市,当得知就在红河县城的山尖时,所有人都惊讶了。大家没有想到在高高的山顶上,居然有一块这么好的足球场。我心里知道,这是一届又一届红河县一中女足的女孩们用汗水和顽强拼搏换来的。”李艳丽在《飞上云端的足球》创作手记中有感而发。

在云南方言里,如果长辈称“我的姑娘们”,意思是“我的女儿们”。

女性主义的未来将由“姑娘们”继承,而她们也在用自己微小的力量聚沙成塔,像无数在春日里新生的树芽,向最高处的云端成长。

当我们还因目前的女性生存现状迷茫时,不妨远望西南。在那里,山区的“姑娘们”正在用小小足球,实现“微小的女性主义”。

图片

红河女子足球队合影


责任编辑:施晓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