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勒市,有一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村落——大树龙潭村。它东接弥勒北高速出口,西连风景秀丽的大树龙潭,南邻书香四溢的庆来学校,北毗碧波荡漾的流洒水库。交通干线纵贯南北,这里不仅是弥勒市的交通要道,更是通往周边市县及省会昆明的重要门户。
大树龙潭作为弥勒八景之一,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闻名遐迩。二〇〇六年七月,经红河州人民政府批准,弥勒县水务局在此立碑,将其划定为水源地保护区。引龙潭地下水设立的供水水源地保护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为了守护这一方净水,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此区内进行危害水源、污染水质以及炸鱼、电鱼、毒鱼等违法活动。
走进大树龙潭,可见潭内有五处泉眼,三大两小,水深2至3米,四季清冽。潭水悠悠,仿佛蕴含着岁月的宁静与深沉。潭畔,古寺雕梁画栋,香火终年鼎盛。龙王塑像栩栩如生,引得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村民们都会齐聚于此,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潭南侧,龙王庙金碧辉煌,尽显威严;西南方的“兴化亭”四檐飞翘,石阶上青苔斑驳,每一处都散发着古朴的韵味。
“三月三”,是大树村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场狂欢盛宴会持续三天之久。期间,文化表演精彩纷呈,弥勒花灯、京剧、民族歌舞、山歌对唱轮番登场,从清晨到夜晚,热闹不停。市集与美食交相辉映,河岸两旁摊贩云集,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酒香与笑语交织,勾勒出一幅欢乐祥和的生活画卷。山林间,鸟鸣清脆婉转,情侣私语绵绵,老少同享天伦之乐,展现出大树村淳朴的民风和浓郁的自然风情。村民们自古能歌善舞,他们用花灯、二胡、山歌等形式,歌颂着时代的变迁,传播着社会的新风尚。
龙潭口的泉水,自青山脚下自涌而出,常年流淌,生生不息。在南高原这个少雨缺水的地方,这股清泉显得尤为珍贵,它成为小城自来水厂的饮用水水源。清澈的泉水沿着山脚的人工水渠,一路流淌,流向髯翁公园,流向湖泉,流向租舍村头,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
云南叫龙潭的地方不少,或为乡名,或为村名,或为水源地名,但无一例外,都是有泉水且水质优良之地。而大树龙潭,更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与大树龙潭的缘分,始于十年前。当时,某户外群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包饺子活动。那天,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近百人齐聚在大树龙潭水泥坪五个大帐篷下。女士和孩子们负责包饺子,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个饱满的饺子便摆满了案板;男士们则四处寻找干柴,垒起铁锅,烧水煮饺。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一百人同吃饺子的壮观场面,丝毫不逊于红河哈尼山寨的“长街宴”,甚至吸引了市电视记者前来拍摄采访,一同品尝这份独特的美味。
自那以后,我又独自或与友人多次来到龙潭。青山脚下,龙潭边有一座小庙——龙王庙。守庙的嬢嬢总是热情地说,拜拜龙王,便能风调雨顺,人人有水喝。庙内,高大威武的龙王塑像和龙王二太子塑像庄严肃穆。旁边的大树龙潭寺,虽无住持或和尚,却由村里信佛的老妪轮流看护。寺内,数百年树龄的黄连木和榉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大树龙潭赶庙会的日子。在这三天里,传统民俗活动和民间文艺表演精彩纷呈,深受观众喜爱。路边,卖本地小吃的临时摊位一字排开,牛、羊、毛驴、骡子肉汤锅香气扑鼻,凉米线、小卷粉清爽可口,特色冰激凌香甜诱人,炒货、水煮货应有尽有,引得众多吃客纷纷驻足品尝。此外,儿童玩具、掷沙包等各种游戏节目和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也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让人目不暇接。
大树龙潭的三月三庙会,不仅是一场民俗的盛宴,更是村民情感的寄托、文化的传承。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每一次到来,都能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温暖与感动。
责任编辑:段灿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