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县:绿水青山结“甜”果 乡村振兴焕生机

作者:梁忠琼 胡原鸿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 04:37:23

地处热带、亚热带的河口县,香蕉、柑橘、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火龙果等数十种热带水果漫山遍野,四季飘香。“水果自由”成为当地人民美好生活的标配,“水果经济”更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甜”动力。

果农在采摘荔枝

近年来,河口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以“特”破题,以“新”制胜,大力发展新兴热带水果产业,探索出一条“科技引领、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河口常年高温高湿,具备发展热带水果产业的天然优势。过去,我们以香蕉、菠萝等传统作物为主,市场竞争激烈、收益十分有限。”河口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胡原鸿介绍,为破解发展瓶颈,河口县启动《河口县热区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联合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筛选出莲雾、凤梨、牛油果、燕窝火龙果、释迦果等多个市场稀缺的高端水果品种,在全县各乡(镇)开展适应性种植,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特色突围”的转变。

走进位于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莲雾试种基地,果子挂满枝头,它们正在春雨的滋润下努力生长。种植户李应朝也在果园里忙碌着,除草、施肥、保果……“河口温暖湿润的环境很适合莲雾生长。2020年,我从外地引进了一批种苗开始试种,2023年开始挂果,效果还不错。这两年,在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改进了管理模式,调整了保花、保果的技术,今年的挂果率和果实的品相都更好了,我非常期待今年能有大丰收。”李应朝说。

农民增收靠产业,乡村振兴,产业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在河口县南溪镇菠萝蜜示范种植基地,套种其中的约150亩榴莲蜜正值花期。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基地配置水肥一体化系统,让果树能够“渴了喝水、饿了吃饭”,真正实现了“按需取餐”。“新产业+新技术”的场景,已成为当地果农的日常。基地管理人员沈兴云感慨:“以前发展农业大多是靠天吃饭,现在靠数据说话,每亩成本降低了30%,产量和收益却大大增加。”

河口县常年高温高湿,为热带水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老范寨乡的山坡上,连片的黄金百香果点缀着高山,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妃子笑荔枝一路南下,也在老范寨乡实现本土化种植;莲花滩乡的燕窝火龙果试种基地里,这种原产自中南美洲的“果中贵族”刚刚完成了采摘;在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基地里,牛油果等一批新奇的热带水果已经顺利挂果……

“我们与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攻关,建立专家工作站,大力推广种植高端热带水果,同时,依托河口独特的自然气候,缩短热带水果的生产周期,实现错峰上市,助力农户增收、农业增效。”胡原鸿说,在引进过程中,与水土不服的“新奇特优”水果品种“斗智斗勇”,是“新农人”的毕生事业。

2024年,河口青柚上榜农业农村部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单,成为“国字号”品牌,产值约2.4亿元;截至2024年,河口县累计有7家企业18个产品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认证面积达1.21万亩,品牌溢价效应显著;在河口县瑶山乡,果干加工车间让次果变废为宝,大幅提升了热带水果产业的附加值……河口县热带水果产业欣欣向荣。

产业发展最终惠及百姓。截至目前,河口热带水果产业已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实现多元增收。据统计,截至2024年,河口县热带水果种植面积达29.3万亩,产量51.2万吨,产值16.9亿元。

如今,行走在河口县的热带果园中,沉甸甸的果实与农民的笑脸随处可见,小小的热带水果正书写着边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河口方案”。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