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谷到云端——

河口县以“边”的优势激活立体发展

作者:梁忠琼 李绘霞 刘闰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9日 04:34:46

河口县,这座因红河与南溪河交汇而得名的边境小城,拥有76.4米湿热河谷到2000米云雾高山的海拔落差,依托独特的地理梯度,让书写着山河壮美与时代奋进的双重篇章,展现出边疆振兴的蓬勃生机。

山河交响:垂直画卷里的生态之美

清晨,中越边境河口口岸游人如织。南溪河公路大桥上,来自越南的旅游团队在导游的引导下从河口口岸通关,准备前往省内大理、丽江、建水等旅游热门地打卡;红河公路大桥上,满载东南亚热带水果的跨境货车穿过大桥,即将发往全国各地。这里海拔仅76.4米,是西南地区海拔最低点,却是河口“最热地”。

“河口是一座很特别的城市,天气很热,风情很独特。”春节期间,来自甘肃兰州的杨娜带着家人开启了河口边境一日游,独特的异域风情让他们流连忘返。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期,河口边防检查站查验出入境人员达7.5万人次,同比增长13.3%。

在河口镇城郊村委会八条半村民小组,来自北方的“旅居族”在此“驻扎”,房车的主人大多是来自北方的退休人员。他们带着不同的期待开启了南下的旅程,河口浓郁的边境风情让他们充满期待,而八条半村民小组也凭借这份“家门口的生意”增加了35万元村集体经济,绿水青山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产业跃升:边境线上的经济脉动

沿着河谷向上,来到海拔300米左右的南溪镇辖区,只见万亩香蕉林在阳光下泛着金浪,香水菠萝漫山遍野,空气中弥漫着热带水果的香甜味。作为全县现代农业集中示范区,南溪镇的现代农业、热区林果产业遍布在海拔120米至1000米的梯度上,独特的自然气候和较大的海拔落差,为这片土地孕育着无限生机。

“最近几年,我们先后引进百香果、金花茶等多个涉农项目,效果很不错。”南溪镇农业农村发展和财务服务中心主任邓永祥说,“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持续发展试验新兴产业。”

同纬度上,老范寨乡和莲花滩乡也在以现代化种植模式“颠覆”传统农业图景。千亩甜龙竹种植基地里,农用无人机忙着运输种苗和肥料;万亩芒果基地上空,无人机正在精准喷洒保花农药……一批批“新农人”操控着新农具,改变着边疆农业的生产模式。

幸福密码: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之道

行至海拔1200米的瑶山乡辖区,经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古朴的瑶族村落展露新颜,青瓦白墙的民居掩映在绿水青山间。

绣娘们在刺绣

身着靛蓝色瑶族服饰的农人正忙着春耕备耕,而热爱刺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秀英又把她的老伙伴们召集在一起,研究着瑶族刺绣的新花样,并借助电商模式销往全国各地。

攀至海拔1600余米的桥头乡放马哨主峰,景象陡然变幻,云海翻涌处,美如仙境。历经修缮建设与整体提升的“英雄民兵哨所”,被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寻找英雄足迹、缅怀前辈丰功伟绩的红色阵地。截至目前,基地年接待人数在4000余人左右。

走进河口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网红打卡地——桥头乡号子洞村民小组,浓浓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育才亭”“聚贤台”里孩子们正围着桌子写作业,随处可见的“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等典故壁画被擦得洁净明亮。

在2000米的原始高山中,野生古茶树在薄雾中舒展枝叶,偶尔还有蜂猴跃过树梢,留下清脆的啼鸣。“同一座山,能看四季景;隔条河谷,温差十度。”河口县凭借独特的垂直气候带,孕育出全球罕见的生物多样性,更成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生态胜地。

夜幕降临,回到海拔76.4米的河口城区,小卷粉、菠萝饭的香气弥漫街头,中越商户的收款提示音此起彼伏。河口这座立体多元的边境之城,正以“海拔落差”创造“发展势能”,用“边”的优势书写“兴”的答卷。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