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话税收丨陆永开:“两区”经济活力迸发 税务赋能千亿园区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7日 15:23:39 来源:红河税务

图片

“两区”经济活力迸发

税务赋能千亿园区

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

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陆永开

图片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州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产业引擎,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以下简称“两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州工作要求,主动抢抓“一带一路”、RCEP以及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昂首迈入“千亿级”园区行列。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税收的支持,园区税务部门始终与“两区”发展同频共振、相融互促,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尽心尽力深化征管改革,为园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税务赋能创新做强主导产业

图片

按照中央及省、州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两区”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州委“337”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好园区“1236”工作举措,持续在壮大“三大经济”上发力,紧盯有色金属新材料、消费电子及零配件、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主动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大力引进质量优、带动性强的项目,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迈进。2024年,“两区”完成企业营业收入1007.05亿元、同比增长6.1%;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34.71亿元、同比增长5%,占全州的39.9%;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2.97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全州4.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98亿元。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户。

图片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税务服务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园区税务部门凭借贴心服务吸引人才纷至沓来,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入园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奋力拼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了坚实后盾。同时,认真落实好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云南省沿边产业园区税费优惠等政策,对新办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五免五减半”优惠政策、先进制造业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等。2024年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4亿元。在税费政策的支持下,政策引导效应逐渐释放,创新之力源源不断从高校、实验室向生产线汇聚。

税务助力改革做优营商环境

图片

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求,“两区”深入贯彻落实营商品牌提升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两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服务企业清单,积极主动承接赋权43项(省级赋权17项、州县级26项),以“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实践活动全力助企纾困,做好项目用地、能源、金融等要素保障工作,倾力服务园区企业发展。2024年,“两区”新增“五上”企业24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户、批零住餐企业11户、服务业2户、建筑业8户。

法治化税收营商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税务部门围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推进“中小企业服务月”和“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大力推行“综合服务窗口”和“最多跑一次”清单制度,简化办税流程,压缩办税时间,积极推动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等政策直达快享,认真落实38条惠民利企服务举措,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切实维护园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24年,共完成2020户纳税人信用评级及培训辅导纳税人1.3万人次,进一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税务促进开放做大国际合作

图片

聚焦助力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两区”积极抢抓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机遇,以“保税+”等政策不断拓展国际产能合作。依托云南美科等重点企业,搭乘中老铁路、中越国际大通道,探索形成“一企两国两厂”等模式,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目前,园区有外贸企业192户,近三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7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76.6万美元。

服务沿边开放是税务部门的应尽之责,园区税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出口退税、跨境服务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出口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同时针对跨境投资企业,提供税收政策咨询、税收协定解读等服务,帮助企业规避税收风险,支持企业“走出去”,不断提升园区经济外向度。

财税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两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财源”等重点任务,深入实施“三大经济”壮大提质、消费提振、财源振兴等经济转型升级“六项行动”,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以更加规范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助推园区经济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施晓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