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时间见证前进的步伐,岁月铭刻奋斗的足迹。10年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州各项工作的主线,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红河新篇章。2019年12月,红河州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如今的红河,呈现出一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民生幸福的壮美景象。
牢记嘱托 各族群众坚定跟党走凝聚“一条心”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10年来,全州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党的领导下,各族群众共享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全州“万名党员进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干部任职前培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等重要内容。2015年以来,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州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等开展专题学习148次,带动各级党委(党组)开展中心组学习2426次,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把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州委“337”工作思路的三大目标之一统一谋划部署,放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系统推进,全力推进红河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制定实施《红河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红河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成立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暨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政治保证、组织保证。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国民体系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重要内容,整合州委讲师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有我”红河青年讲师团等资源开展宣传宣讲。2015年以来,全州各级各部门共开展各类宣传宣讲1.5万余场,覆盖260万余人次,全州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打造“石榴结籽心连心,红河儿女心向党”品牌,深入开展“三话六学”实践活动,率先在全省实现11090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应急广播全覆盖,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中课堂”,全方位、深层次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四个与共”“五个认同”。
——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申报实施100个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和民族文化精品项目,挖掘整理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1250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80名。形成一批接受度高、充分吸收现代文明成果、激发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热情的文化标识品牌,哈尼古歌、彝族海菜腔、舞蹈《马缨花》、舞剧《流芳》等脍炙人口的民族文化优秀作品备受欢迎,哈尼长街宴、阿细跳月等节庆活动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红河州打造“非遗+”融合模式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选国家民委践行正确民族观典型案例,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逐步形成。
——深入推进“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1510个,实施以党旗、国旗、国歌、主题广场、村史馆(室)为主要内容的“5+N”系列工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县千乡万村行”宣讲1700余场次,让“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成为各族群众的行动自觉。传承弘扬20世纪50年代《团结爱国公约》优良传统,在红河会堂南广场矗立“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石碑,108.2万人次各族群众签订《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
久久为功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篇章
牢记殷殷嘱托,不负殷切期望。10年来,红河州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实景图”。
红河州在云南省率先设立红河州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金,组织3万余名各族青少年参与“石榴籽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等系列活动,与新疆、西藏等地的12所小学结对开展“书信手拉手”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产、城、园”联创共建促就业、促增收、促团结,实现让各族群众在一个园区、在一个产业链上分享发展成果,结成利益共同体。在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建立多个“红河娘家人”“乡村蓝店”综合性就业服务工作站,有序推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奔赴”。与江苏省扬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多地签订跨区域友好合作协议,推动实现信息互通、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共建共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断巩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依托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等教育基地,以及“三千四百年”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旅游路线,探索“梯田韵·中华情”全域旅游模式,推出“梯田韵、古城梦、福地行、异域风、红色情”10条精品旅游线路。弥勒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临安古城创建为国家级休闲主题街区,弥勒市小河边村乡村旅游路线入选文旅部“大美春光在路上”主题路线,元阳县阿者科村被列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云上梯田·品味乡愁”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年来,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7856.31万人次,让大家在旅游体验中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璀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独特魅力。
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域创建新样板,打造以州府蒙自为中心、辐射个旧开远屏边的1个示范圈,边境沿线和滇越铁路沿线2个示范带,弥勒泸西“一体化”、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和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哈尼梯田核心区3个示范联盟,以及100个以上示范点的“一圈两带三盟百点”新时代红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域创建新格局。积极打造“1321”边境沿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长廊,创新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N进”内涵。全州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6个、模范个人17名,先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5个、示范单位7个,创建省级示范县13个、教育基地3个、示范单位474个,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机构15个、教育基地7个、教育示范学校34所、教育馆(室)10个、主题广场(公园)99个,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进红河 边疆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石榴结籽紧相抱,美好生活幸福长。
10年来,红河州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抓好民生保障工作,边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最好的民族团结,是实现共同发展。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3000亿元左右、增长5%以上,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居全省前列。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6002元、8599元分别提升到现在的43253元、17282元。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611元,增长14.6%。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10个村入选全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创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3个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蒙自蓝莓产业“622”农民集体企业合作共赢模式成为全省联农带农富农的样板。
州级财政支出超七成用于民生领域,州一中、州职教园区、州民族中学、滇南中心医院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建成使用。
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50公里,较2015年增加655公里;全州铁路里程达916公里,较2015年增加175公里;泛亚铁路东线开行“复兴号”动车、弥蒙高铁开通,红河迈入高铁时代。
建成15个城市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并免费开放,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48.1%提升到现在的59.24%。
建成强边固防示范村1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53个,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标准,高质量完成49个沿边村(社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建成13个法治文化广场,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7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0个。各族群众心向党、心向祖国、心向核心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今天的红河州,实现了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发展、城镇化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六个历史性跨越。
阔步新征程,红河州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面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谱写新时代红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陈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