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一出,哀牢山朗润起来。哈尼村民早早地上了房顶,换起了“蘑菇房”顶上的茅草。不远处,云雾渐渐散开,露出波光粼粼的梯田。这天,来到大兴镇坡头村,听到从密密的绿林间,传来了天籁般的歌声。
循着歌声,走进一户水墨画般的民居。院里,桃树结着串串鸽蛋大小的桃子,花椒树也结下簇簇嫩果,更多的树木我这个在坝区长大的汉人叫不出名字。房屋分正房、耳楼、耳房、碓房……并用汉字标识出来,给人一种别开生面之感。在耳房,一位长着一张圆脸、长发披肩的小伙子手持话筒正在放声歌唱。很多观众坐在他前面。有人把我引到他们中间坐下。小伙子用哈尼语唱,我一句也听不懂,但他的歌声清澈、甜美,像蜜汁融进山泉,似能闻到一股山花的芬芳,又似露珠从宽大的菠萝叶片上一颗颗滚落下来。一曲完了,我忍不住上前打问,小伙子腼腆地告诉我,他叫李然鲁,是迷克村的民间歌手,刚才他唱的是《花开花落不见你回来》,他还送了我一盘光碟,说这是他自编自唱的十几首哈尼歌曲专辑,他刚刚演唱过的那首歌也收录其间。回家后,我时常播放,无论旋律、歌词都质朴无华,从中仿佛能闻到森林、河流、梯田、爱情及其乡愁的味道。
面容俊美、同样长发披肩的阿班鲁和他的堂姐巴兰也一连为我们唱了好几首歌,其歌声如清流碰撞岩石。他们也是用哈尼语唱,我身旁的几位哈尼族朋友在身旁为我“翻译”。歌词中充满了大地、河流、神灵、祖先、族群、生与死、爱恨情仇、群山烈马等字眼,这使我觉得,哈尼民歌是一朵朵长在野地里的花儿,她是活的,伴着日月风雨生长。
七十岁的白阿明出场了,老人从头到脚,黑头帕、黑衣、黑裤、黑皮鞋,年轻时一定英俊无比,跟我交谈时脸上一直挂着谦和的笑容。他一亮开嗓子,我看到很多人怔住了。同样,他的歌我一句也听不懂,却感到有一种山高水长的苍凉,与其说是从喉咙里发出的,不如说是从心底里迸出的,苍凉处有如漫天撕扯的风雪,激越时似奔雷从山头滚落河谷,高亢时像阳光的响箭穿透幽黑的老林。老人家住在距离坡头村六七公里远的广玛村,他是《哈尼古歌》的传承者。据介绍,《哈尼古歌》是哈尼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古老歌谣,主要有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叙事长诗、风俗礼仪、祭祀颂词等体裁和内容,是哈尼儿女世代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被称为哈尼族“无字的百科全书”。一部《哈尼古歌》从头到尾完整地唱上一遍,需要几天几夜。在红河两岸群山之间,白阿明老人大名鼎鼎。听着他的歌,我想起在山外大行其道的“狼爱上羊”“擦干眼泪陪你睡”等恶俗歌曲,心里五味杂陈。
后来,我在朋友发来的一段视频里,听到了同样的歌声:“梯田是装金的木盆,梯田是装银的瓷碗,白天装的是太阳,晚上装的是月亮……”坐在书房里的我刹那间像回到梯田。2019年11月6日晚,《哈尼古歌》在中央民族大学上演。熟悉的场景纷至沓来:大屏幕上哈尼梯田四季的变幻风景,蘑菇屋,燃烧的火塘边,一位哈尼族老人向他的子孙吟唱着祖先留下的古老歌谣。这是一个崇拜太阳、月亮、山脉、河流、森林、火在内的民族。演出以“哈尼四季生产调”为主题,按照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的传统历法习惯,分为冬季调、春季调、夏季调和秋季调,以稻谷的四季生长巧妙地隐喻了哈尼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这台独具民族特色的歌舞,带领观众穿越千年历史长河,述说着哈尼人自古及今的奋斗历程。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总是坚信,时光越往后移,这样的史诗便会越发显出价值。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