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崇六,号晋三,大理人,生于1902年。在云南,老一辈的人无不知晓他的英名,无不谙熟他亲自断后,炸毁惠通桥,阻止了日寇深入云南的壮举。
1940年9月,日军入侵越南,并加紧进攻缅甸。当时,蒋介石根据同盟国协议,派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协防,马崇六被任为中将工兵总指挥。然而,远征军自始至终呈被动挨打之势,并被日寇切断退路,只有绕道中缅边境退回云南,出征将士从10万骤减到4万。
1942年5月3日,日军先头部队装甲车辆进入滇西边境畹町,4日下午6时进入龙陵城。
面对强悍之敌,束手无策的蒋军及龙陵难民潮水般地涌向惠通桥继续向东退却。
惠通桥是横跨怒江、连接东西两岸的铁索桥。近200米宽的江面水流湍急,奔腾咆哮。两边山势陡峻,绿树葱葱,此时在暮色中却显得黛色苍苍,山风鸣咽,一派沉郁悲壮景象。几天来惠通桥艰难重负,到5日上午,我方人员基本走完,而敌人紧追来到江边,隔岸已能看到日寇恍恍移动的身影。
当时美国空军指挥官,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给蒋介石的报告说:“根据美国空军的侦察报告,在滇缅路上中国军队零零落落,溃不成军,对于日军的前进,完全没有抵抗,如果再不设法挽救,依照敌人几天来的前进速度计算,大约十天左右就可到达昆明了”。能否守住怒江天堑,炸毁惠通桥成了关键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云南全省的沦陷,云南人民是否遭到日寇的践踏蹂躏,甚至关系整个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这千钧重负就落在中将工兵总指挥马崇六身上。
马崇六曾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掌握了指挥打仗、扛枪放炮、搭桥爆破等军事知识,此时都派上了用场。
约上午9时许,太阳冲破晨雾,露出一丝光亮。炸桥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马崇六喘了口气,与战士一起撤到桥东头。
马崇六已经两天两夜没合过眼,一双眼睛血红血红的。他偏头脾睨对面山上及桥头渐近的鬼子身影,咬咬牙,坚定地下达了炸桥的命令。
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只见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木屑飞溅,惠通桥炸断了。连接两岸的铁索象断肠似的只剩几节垂在桥墩上。望着夹带木板硝烟滚滚而去的怒江水,望着对岸无可奈何的敌人及乌龟壳似的装甲车辆,马崇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敌人被阻西岸。500名日军不死心,乘着月色强渡怒江,与蒋军36师遭遇。军民同仇敌慨,坚决反击日寇,战至8日,日军除少数泅水逃回西岸,其余大部被歼。从此,中国军队凭借怒江天险,阻止了日寇沿滇缅公路向东突进的企图,奠定了敌我隔江对峙的局面长达2年零8个月之久,直到后来抗战胜利。
事后,马崇六回忆说:“当时龙云在昆明不放心,万分焦急地打电话问我:‘惠通桥是否真的炸了?’我回答说:‘是我亲自看着炸毁的,炸完桥后爬到山上,不小心还丢了望远镜及照像机呢’。龙云听后如释重负。”
由于马六在关键时刻果敢、沉着地完成了炸桥任务,龙云等人曾对他说:“你终究是云南人,其他人都跑了……我代表云南人民感谢你!”同时,马崇六还获得了美国自由勋章,中国有六人获得,他是其中之一。
抗战胜利后,马崇六被晋升为交通部次长、部长、立法委员等职。解放前夕,蒋介石几次电示要马崇六一起到台湾,几经比较,他选择了大陆,留在北京。1953年他南下香港,后又取道日本,遂在日本定居。从那时起,他四下奔走,与国民党中的一些将军、故友频频接触,呼吁两党合作,中国应该统一。
马崇六的居室在一幢13层楼的第九层。室内陈设平平,但优雅、静谧,极富中国书香风味。马崇六在此见到祖国亲人,又是云南老乡、同窗之女陈琦,诸多感慨,喜不自禁。在东京相处十余日,他们促膝谈心,畅所欲言,讲历史,话沧桑,论艺术,谈风俗,道改革,几至通宵达旦。幽幽的花香在他们身旁轻轻浮动,款款的秋风透过窗棂吹拂着马崇六的鬓发和脸庞。几多兴奋,几多忧伤。谈笑间马崇六不时流露出切切爱国之心与悠悠思乡之情。他为云南近十年来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为云南画家们的作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赢得声誉感到欣慰、钦佩。
马崇六十分崇拜周恩来。无论是对家人、朋友、学生,一提起周恩来便充满无限敬仰之情。陈琦、万强麟到日本搞画展并拜望马崇六期间,刚好是中日邦交20周年。在马崇六家里,他们共同观看了电影“周恩来”。抚今追昔,旧忆难抹,遥想黄浦军校创办之初,马崇六任第一期军事教官,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两人朝夕相处,肝胆相照,一起憧憬未来。两次国共合作,又多次相逢,畅谈对敌斗争的韬略。抗战初期,周保中到东北抗日,马崇六积极支持,并给了周保中很多钱。周恩来对马崇六的这一行动十分赞赏。往事如烟,马崇六感概万状。
周恩来病危时曾说过:“不要忘记帮助过我们的人。”马崇六便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周恩来曾多次托人寄信予他,希望回国面叙,直到周恩来病危,马崇六冲破重重阻力,
转了四次飞机,最后才来到北京。
1976年1月的北京,天气阴霾,冰雪覆盖,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马崇六踏着积雪,冒着严寒,仅仅来到医院病榻前。此时周恩来已不省人事,马崇六拉着周恩来的手,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马崇六与周恩来几十年未能见面,但见了面却是诀别。想到此,马崇六不禁黯然泪下,后悔姗姗来迟。
马崇六身居日本40载,日本、美国、巴西都有他的住宅,小儿子又在美国办公司,但他既没有加入日本国籍,也没有加入美国、巴西国籍。凭着他的资历、功勋、学识,东京都市长要授予他荣誉市民,请他加入日本国籍,但被他婉言谢绝了。
他始终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他的身上显露了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尊严与禀然正气。
马崇六今年92岁,作为云南大理人,他怀念云南,怀念大理,几多梦回游洱海,遥望苍山尽绿荫。马崇六相思情苦,意绪绵绵,他决心为家乡做点什么,以了多年的夙愿。
注:此文原载1994年3月昆明日报“都市周末”,题为《滇藉抗战名将——马崇云》。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