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红河‖滇越铁路,穿越百年的传奇米轨

作者:王若杰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4日 15:38:24
在世界铁路发展史上,没有哪条铁路像滇越铁路这样拥有如此波澜壮阔、复杂曲折的传奇般经历。
滇越铁路是东南亚地区一条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经中越口岸河口)的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为米轨铁路,呈南北走向。
滇越铁路在19世纪中后期,由法国人设计并建设。起于中国昆明北站,终点位于越南海防站,线路全长859千米。
滇越铁路一经建成,即被《英国日报》称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如今,穿越百年仍在运营着的米轨滇越铁路,因其太多的故事,成为世界铁路史上最传奇的存在。让我们透过历史的眼眸,站在岁月的肩膀上,回望100多年来滇越铁路的传奇轨迹:它是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滇越铁路沿线大部分属于喀斯特地貌,铁路建设施工难度之大,世界罕见;它是云南乃至中国西部铁路的先驱者;它饱受战争的煎熬,从1908年的河口起义、1915年的护国起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等,滇越铁路在战火硝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堪称世界上经历战争次数最多、战火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条铁路;经受各种运动与改革的洗礼,依然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承受不能承受的风雨考验,每年数百次的水害不断地侵蚀着本来就脆弱的身躯……这传奇般的经历,不仅造就了滇越铁路非凡的历史地位,也铸就了滇越铁路不可替代的作用。 

滇越铁路至今已经120多年,是如今我国唯一营运的米轨铁路。这条铁路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代表着当时铁路工程的最高水平,具有人类工程奇迹的历史典藏价值,是一条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
滇越铁路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山地铁路的典范。首先,滇越铁路是在高海拔山地修筑铁路的成功范例,其80%的路段都是穿行于山岭悬崖地带,山高坡陡,路线迂回曲折。自河口至昆明,海拔落差由89米左右上升至1896米,两地直线距离不到300千米,而海拔落差达到1807米。其次,创造了人类在恶劣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下修筑铁路的历史。整个建筑穿过亚热带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润气候三大气候带,克服了山高谷深、河道纵横、地质状况极为复杂,且气候酷热、瘴疠盛行等严重困难。仅仅在今天屏边县境段67千米内就建有78个隧道、47座桥梁,故有“蛇形的铁路、英雄的司机、不怕死的旅客”之说,环境之险恶、施工难度之大世界罕见。
滇越铁路让人们的旅行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它将大山另一边的魅力不断带进来,也为当地村民提供到城市淘金的机会,更为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现代社会的文化、知识、文明、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及发现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烈愿望。正如红河著名本土作家王必昆所说: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总有一列小火车在米轨上孤寂鸣笛,缓慢地驶向远方的大海。从云南十里村站至越南海防站,614千米米轨,就由这列货运小火车,在慢时光里咀嚼浮尘,以此证明滇越铁路的生命体征依然平稳。
这是世界上最寂寞的铁路,也是最孤独的火车,以虫子般的爬行,见证岁月的更替。喧嚣、欲望、冒险、自由、爱情,一切早已化为尘埃,化为一路窄轨上的遗梦。这边,弥勒至蒙自的高铁已建成开通;那边,滇越铁路的小火车仍在执着行进。恍如这是一个百年平行的时空,米轨、动车、高铁、轻轨,在滇南大地上穿越历史,分道扬镳而又息息相依,一条钢轨就是一根心弦,合奏着历史的回声,演绎着时光的多重奏。
或许在某些人眼中,滇越铁路会慢慢隐入尘烟,如时间褪下的旧衣,遗落在滇南的山林中,火车的呼啸终将成为一个时代的尾声,在历史的天空下缥缈殆尽。随之而来的是它的螺丝锈蚀,铁轨松动,隧道虚置,道砟石被荒草掀开、掩埋,小站坍塌为废墟,一段一段的枕木腐烂、消失,世界逐渐恢复成大道无形的样子。但如果你有幸行走在像祖先一样令人敬仰的滇越铁路上,你可以触景生情地回想和思考滇越铁路对中越两个国家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它还能够向人们再现100多年前那个时期的画面;你也可以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地在滇越铁路沿线旖旎的自然风光里沉醉、沉醉……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