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奔涌不息,砥砺奋进出彩。
从年初到岁末,红河大地号角嘹亮、步履不停。全州上下拼字当头、干字为要,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勇挑大梁、承压前行,大力发展“三大经济”,纵深推进“系列三年行动”,全力以赴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质效、把好破的节奏,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俯瞰蒙自图源:蒙自市融媒体中心
回望2024,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向新而行、消费新场景迸发新活力……满目风光的红河大地升腾着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朝气。一帧帧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的奋斗图景,共同凝聚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红河新答卷——
蓄势赋能“九个破解”带来改革新突破
在中越边境和河口口岸,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每天都在上演。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辆高效快速通关,而边民们通过互助组的方式采购的越南榴莲就在其中。
作为互助组的委托代理人,河口县河口镇曼章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玉龙负责帮助边民集中申报货物通关,指导边民通过“边互通”App在完成一级市场结算后,将货物上架到二级市场进行销售。“企业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社区互助组上架的商品,每车可至少节约成本600元,边民也可从中获利60至100元不等。”李玉龙介绍,通过“多地备案、多区交易”的边民互市贸易改革,既增加了边民收入,又降低了企业成本,让对外贸易活力更加强劲。2024年1月至11月,全州边民互市贸易额完成18.8亿元。
繁忙的河口口岸图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2024年,红河州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出台《中共红河州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把破解产业转型升级困局、科教人才发展瓶颈、要素双向流动堵点、开放发展障碍、边疆治理效能难题、文化创新发展弱项、民生痛点、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发展与安全机制弊端“九个破解”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明确了328项改革任务和“10个重点突破”具体措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聚焦经济领域重点难点及“卡脖子”瓶颈,红河加压奋进,有序清理各类隐形门槛,持续整治招商引资乱象,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在全省率先推行“一证即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局长坐诊接诉”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70余个,营造了亲商安商护商惠商的良好环境,“红河效率”“红河服务”“红河诚信”营商环境品牌逐步打响。全州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经营主体净增5.9万户,“四上”企业净增221户,为红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个个改革试点破题推进,一项项改革部署落地生根,一批批改革成果逐步涌现。过去一年,全面深化改革以破竹之势在红河各个领域遍地开花,凝聚起改革合力,引领各行各业发展闯关夺隘、奋力突破。
纵观经济发展成绩单,从首季实现“开门红”到岁末力争“全年红”,红河州统筹质与量,以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为引领,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势头向好,稳稳绘出一条昂扬的上升曲线:
2024年前三季度,红河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82.16亿元,同比增长5.1%,经济增速跃居全省第二位、滇中第一位,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17.6%,经济大州“挑大梁”作用凸显。
这一年,资源经济厚积薄发——
壮大农业资源优势,红河州粮食产量实现“21年连增”,以蔬菜、花卉、小浆果、生猪等为重点的现代农业高效集群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持续延伸拓展,蓝莓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单品产值过百亿产业。
拓展工业资源优势,红河州以全产业链思维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构建具有自身优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云锡5G智能工厂技术突破升级,绿色铝、绿色硅、低空制造、新能源电池等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前三季度,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
阿者科村图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深挖文旅资源优势,打造“云南旅游新方向”,红河州入选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建水、弥勒入选2024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元阳阿者科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殊荣,旅居康养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90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突破千亿元,第三产业GDP占比重首次超50%。
这一年,园区经济聚沙成塔——
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内,年产193万吨低碳铝(一期)项目即将投产;全球最大的天然虾青素生产基地落地屏边,年产虾青素产品原料近500吨;云南低空经济产业园落地弥勒,“云雁”双座轻型运动飞机成为西南地区唯一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成功适航取证的运动类飞机;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有望迈入千亿级园区行列……2024年以来,红河州全力以赴抓投资、强园区、优环境、育主体,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广泛聚集。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3条千亿级产业链,以及电子信息制造、新型化工、绿色新型建材等9条百亿级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24年1月至11月,全州9个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1%。
屏边县天然虾青素生产基地图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这一年,口岸经济联通内外——
依托区位优势,红河州聚焦扩开放提能级,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交往交流“心联通”,推动口岸经济转型升级。以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引领红河全域开放,深化“一园三片区”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模式,创新启动越南老街红河产业园建设。南溪河联检大楼正式启用,中越铁路“一箱到底、重出重进”专列成功运行,河口口岸首次实现中泰跨境集装箱运输,首次以市场化方式成功举办中越(红河)边境经济贸易旅游交易会和红河节,搭建红河流域“7+12”合作平台,达成采购交易额124亿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1月至11月,全州对越进出口总额129.8亿元,增长50.4%,居滇越贸易首位。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话语饱含着对民生最深的牵挂。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是红河州党委、政府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的大事、要事。
回望过去一年,“家门口的工厂”让群众不用背井离乡谋生路,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幸福食堂点亮了居家养老的幸福生活……聚焦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事,红河州统筹财政资金401.7亿元用于民生保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州民生支出占比达78%,交出了一张温暖的民生账单,让老百姓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图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稳住民生之本。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扩容提质,红河州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抓”,探索建立“巧媳妇金剪刀”、元阳“中介回引”招小商促就业等模式,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城镇新增就业3.29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6.95万人。
巩固民生保障。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99.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构建“2+3+6”的“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体系,州、县、乡、村实现“一老一小”关爱保护和挂联帮扶机制全覆盖;城镇老旧小区和城市危旧房改造开工率100%,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9.5万余套。
教师与孩子一同做游戏图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提升生活品质。城乡协调发展成色更足,河口八条半村、绿春二甫村、金平金水河村等一批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成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真实写照;乡村振兴杯篮球赛、马缨花广场舞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火热开展,丰富了全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口袋公园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憧憬成为现实,红河绿水青山底色更靓。
2024年,是全州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的一年。一项项投入落地见效,一件件民生实事开花结果,更多亮眼暖心、绚丽多彩的民生画卷,正一路徐徐铺展。
在时代的浪潮中,党建工作始终处于关键位置,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根本保障。
2024年,红河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注入强劲动力。
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深化。红河州将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明确3个方面11条重点任务,一体推动理论学习、警示教育和解读培训取得实效,教育引导全州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全州政治生态不断出清向好。
基层组织建设有力有效。深化抓党建促振兴,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5种模式”助农增收,创新“中介回引”招小商促就业模式,探索出蒙自“622联农带农”、弥勒小河边党建领航“三产融合”等一批新模式,让农民站上产业链价值链“C位”。深化运用“1262”预警叫应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有效应对“摩羯”台风等自然灾害,全州形成9起地质灾害成功避让案例在全省推广。
蒙自市蓝莓产业“622”联农带农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陈华英摄
全链条激活人才“引育留用”。引进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人才3700余名,建立“红河籍在外优秀人才库”,引进朱有勇院士团队合作“水稻旱种”项目,认定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2家。
清廉云南建设红河实践纵深推进。紧盯经济转型升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粮食安全等,实施派单监督、点题监督、调研监督,制定措施清单,以定期调度、提示提醒、沟通会商、约谈压责等方式,督促牵头部门、责任部门推进工作落实;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先后办结一批涉及面广、群众感知力强的民生实事……
风正好扬帆,奋楫再远航。
已然开启的2025年,是“十四五”和“三年新突破”的收官之年。新征程上,奋勇争先的红河儿女将继续以拼搏精神开辟发展坦途,群策群力迈过经济转型升级这道坎,答好新时代红河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答题”,奋力开创具有红河标识的经济发展新图景。
责任编辑:施晓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