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瓦白墙的明清古宅间,枝繁叶茂的柚子树点缀其中,成为石屏古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柚子树不仅是庭院美景的组成部分,还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石屏人世代相传的“文化密码”。
袁嘉谷故居的柚子树
漫步在石屏古城,一股清甜馥郁的柚香常常在不经意间沁人心脾。时值春日,柚子树已开出朵朵白花,为古朴的庭院增添了一抹清新色彩。
在中国文化中,柚子树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柚”与“佑”同音,柚子谐音“佑子”,寓意庇佑子孙。种植柚子树也寄托着家宅安康、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在石屏方言里,柚子和“育子”发音相似,而石屏人历来重视教育,因此喜欢在庭院中种植柚子树,祈望家族教育兴盛、后代学业有成。
据石屏县博物馆陈列宣教部主任蔡力盛介绍,石屏县庭院中种植柚子的习俗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走在南正街,青石板路蜿蜒,四合院式古民居错落有致,庭院中高大挺拔的柚子树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柚子树有的树龄逾百年,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春夏之际绿意葱葱,为古宅增添生机。
袁嘉谷故居的柚子树是石屏古城最有名的打卡点之一。300多年前,袁嘉谷故居就开始种植柚子树,郁郁葱葱的柚子树与状元文化共生,见证了石屏文风鼎盛、“重教兴文”的传统。而现如今,这棵柚子树虽为二次种植,却承袭了原树祈望人才辈出的寓意,树上挂满了石屏学子对学业的祈福。
历史上,石屏县文化兴盛、人才辈出,状元、翰林、举人、进士等从老宅走出,他们的成长岁月中有柚子树相伴。老宅的后人们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几百年过去了,散落在石屏县各处的老宅院中,依然种植着柚子树。虽然这些柚子个头不大、口感酸涩,不宜食用,但柚子树形优美、枝繁叶茂、果实硕大,金黄的柚子常挂于枝头,象征着丰收和财富,早已成为众多庭院中必不可少的绿植。
柚香与墨香交织,延续着石屏县独特的文化脉络。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