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刺脑包鲜嫩上市:春日里的山间“精灵”

作者:李思 李少福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3日 04:54:08

春风轻拂,云岭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在元阳县大坪乡的连绵群山间,素有“山野菜之王”美誉的刺脑包,正吐露着鲜嫩的新芽,吸引着当地村民与慕名而来的游客开启踏春采摘之旅。

刺脑包吐露新芽

刺脑包,学名楤木,民间又称“树头菜”或“老虎刺”,是五加科落叶灌木的幼嫩芽尖。其枝干布满尖锐利刺,叶片边缘呈锯齿状,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大坪乡地处海拔1000米至2200米的山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亚热带湿润气候搭配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为刺脑包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每年春季,刺脑包的嫩芽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翠绿的色泽、淡雅的清香,瞬间成为山间最令人期待的“春日限定美味”。​

踏入大坪乡的田间地头,一幅充满活力的春日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当地种植户如同技艺娴熟的采茶人,动作轻盈而熟练地割取刺脑包嫩芽。“我们这里刺脑包资源丰富,一把能卖5元到10元,采回去用热水煮熟,蘸上特制的蘸水,那滋味,别提多美了。”农户周文才说。​

刺脑包的烹饪方式丰富多样,堪称“野菜界的多面手”。在元阳当地,最经典的吃法便是将其用热水焯熟后,蘸上用哈尼豆豉精心调制的蘸水,简单的搭配却能最大程度激发出刺脑包的鲜美。值得一提的是,刺脑包富含15种氨基酸和16种无机元素,营养丰富,堪称春日养生的“绿色宝藏”。在哈尼族的古老传说中,刺脑包被视为祖先迁徙时留下的“生命之树”。其坚硬的利刺象征着哈尼族先辈在漫长迁徙途中抵御外敌的无畏勇气,而每年春日萌发的鲜嫩芽尖,则寓意着新生与希望,代代传承着民族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