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都市奔赴偏远乡镇,从熟悉的生活迈向未知的挑战,是什么让一个年轻人毅然踏上这段难以预测的旅程?”2023年8月,杨文曦给出了答案。她带着对西部热土的向往与服务基层的满腔热血,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来到开远市中和营镇人民政府,开启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之旅。
杨文曦(左二)和农户在一起
初到中和营镇,杨文曦就像闯入了一个语言的迷宫。这里是多民族聚居的家园,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说着独特的方言,热情地和她交流。可那一连串话语,对她来说却如同天书。“一开始他们说的话我听不懂,我讲的他们有时也不理解,每次交流都像猜谜一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文曦仍历历在目。这种语言不通的困境,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沟壑,横亘在她与群众之间,让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除了语言,生活习惯也有差异。农村道路崎岖、住宿条件简陋,饮食口味也和家乡相差甚远。有时忙完一天的走访,回到宿舍已是深夜,疲惫的身躯和浓烈的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她不禁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
但杨文曦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困难没有将她打倒,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她开始积极向同事请教,学习简单的少数民族日常用语,还利用闲暇时间和群众唠家常,慢慢地,那些曾经陌生的方言变得熟悉起来。“每次学会一句新的方言,能和老乡顺畅交流一点,我都特别有成就感,感觉和他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杨文曦笑着说。在一次次与群众的接触中,她学会了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为了尽快适应农村生活,她努力调整作息和饮食习惯,让自己更快融入这片土地。
作为志愿者,杨文曦还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在丰收节系列活动中,她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欢乐跑活动中,她在赛道边维持秩序,为参赛者加油助威;笑脸展布展时,她精心设计,让农民们朴实又喜悦的笑容完美呈现在大家眼前;美食品鉴活动中,她热情宣传本地特色美食,引导群众有序品尝;晚会排练时,她积极参与,配合拍摄宣传视频,将乡村丰收的喜悦与活力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在“微关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中,杨文曦和团队走访了200余名留守儿童。每走进一户家庭,她都仔细询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用心记录下他们的小心愿。有的孩子想要一套课外书,有的渴望一个新书包,她都努力去满足。“当看到孩子们收到礼物,脸上绽放出纯真笑容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真正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也感受到了团组织主动担当、为民解忧的青春力量。”杨文曦感慨地说。
农闲时,村里的妇女找到杨文曦,希望她能教大家学习新的舞蹈。她爽快地答应了,找来教学视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耐心地教学。学习过程中,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舞蹈动作,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子里。在舞蹈的律动中,她们跨越了年龄和身份的界限,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将成为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杨文曦说。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