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端》新书首发:古萧笔下的乡村振兴与时代回响

——个旧本土作家用文字勾勒山乡蝶变轨迹

作者:马明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1日 15:42:20

微信图片_20250420211557

3-6

4月20日上午,个旧新华书店锡都书城三楼座无虚席,红河州文艺界、文学爱好者及市民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本土网络文学作家古萧的长篇小说《向云端》新书首发。这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现实主义力作,以其真挚的情感和鲜活的乡土叙事,成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人民出版社“山乡巨变·彩云南现”主题创作的代表性成果,也是唯一进入该项目的网络文学作品,更被列为云南“望天树”文学品牌1号推荐作品。

微信图片_20250416125435

扎根乡土:一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向云端》以红河大地为背景,以个旧哨冲梨花寨子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阿彩与农业技术员孟哲、老村长等人物携手,将闭塞落后的“锡城大梨树村”蜕变为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奋斗历程。书中既有彝族、哈尼族等多民族共筑家园的团结画卷,也有年轻人返乡创业的青春热血,更通过技术扶贫、产业升级等细节,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时代缩影。

微信图片_20250419065234

“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我多次深入哨冲村的采风经历,还有我一直生活的大屯梨花山下那个小山村的温情和希望。”古萧在访谈环节坦言。作为中国作协会员、阅文大神作家,她虽以网络文学成名,却始终关注现实题材创作。《远方的星河灿烂》《信仰》《我们终会遇见》等作品曾获国家级奖项,而《向云端》则是她“回归乡土”的又一次深情尝试。“我想记录这片土地上的微小个体如何被时代浪潮托起,又如何用双手改变命运。”

新书首发:文学与动能的双重共鸣

涵盖于个旧市委宣传部“培育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强国”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新书首发活动,在8名儿童的《对韵歌》朗诵中拉开序幕,清澈的童声与书中的乡土情怀形成巧妙呼应。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苏昆以访谈形式,与古萧探讨了创作背后的故事。“‘向云端’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处,更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萧解释道。书中技术员孟哲推广电商助农、阿彩带领村民种植特色水果等情节,均取材于红河这片热土上真实的脱贫案例。

古萧爱红河,她用手中的笔记录新时代红河的变迁,近年创作的《远方的星河灿烂》《风从红河来》《我们终会遇见》及新书《向云端》多部长篇作品,均取材于红河大地,形成古萧动人的“红河系列”文学创作。那逶迤的山梁田野,勤劳淳朴的村民,他们的笑容和汗水,以及为了改变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是她心中的“磐石”,创作不竭的灵感之源。

专程从弥勒赶来参加活动的彭帆说:“书未打开,‘向云端’三个字直扑眼帘,很醒目又有诗意,扣人心弦。”回家乡个旧创业的张晓辉则被阿彩的成长线打动:“她让我看到,乡村振兴不仅是政策,更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选择。”古萧透露,为还原乡村肌理,他曾走访了数十位驻村书记和返乡青年,“他们的故事不带‘滤镜’,他们的故事是《向云端》的灵魂”。

古萧是网络文学青年作家,网络小说像一束光,为她撑出一片星空,灿烂且美丽;参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努力践行者;《向云端》用文学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一份精神动能。活动尾声,乾韵琴行乐队演奏的《海阔天空》将气氛推向高潮,寓意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

山峦扬歌:本土文学的“破圈”之路

此次新书首发不仅是文学活动,更成为个旧市文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件。据悉,新书宣传将贯穿全民阅读日系列活动:4月23日前,个旧市融媒体中心推出《读书》栏目古萧专访;“锡都个旧”公众号持续发布《向云端》读书感悟和书评;4月底,“金湖阅享时光”还将举办古萧专场分享会,推动书籍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

云南省网络作家分会副主席、红河州网络作家分会主席古萧的创作历程,本身便是本土文化力量的生动注脚。从支教扶贫题材的《远方的星河灿烂》到非遗主题的《我们终会遇见》,再到描绘山乡蝶变的《向云端》,她始终尝试用网络文学的传播优势传递主流价值。《向云端》的出版,进一步打破了“网络文学与现实主义疏离”的刻板印象。

正如书籍封面引导文字——“用信念灼烧成见,要在这千重山峦中扬歌破垒”,《向云端》既是个旧的山乡故事,也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缩影。当图书馆与档案馆郑重收藏这部作品,当签售台前排起长队,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小说的诞生,更是一座城市对自身文化的凝视与期许。

责任编辑:袁潇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