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红河州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陈鹏 董云娟 周保发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6日 23:11:1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随着红河州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呈现出逐年向好的态势,其间也暴露出体制机制不健全、传统产业发展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短板较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在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语境下,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红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推进各项体制改革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新质生产力营造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放宽注册条件等要求,鼓励民间投资与创业;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出台优惠政策,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赋予更大发展空间。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转化能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三是完善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协作,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各地区资源优势互补;构建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消除区域壁垒,破除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阻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实现城乡协调,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

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至关重要,其关键在于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和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真正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独立性和主动权。为此,要大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对科研攻坚的举国体制进行优化。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领域,加快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创新体制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同时,应明确将“卡脖子”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技术攻坚方向,集中力量突破关键难题。此外,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结合不同县(市)的经济发展特色和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避免盲目发展。要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建立开放平台对接机制,积极深化红河州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全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从而有效缩小地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进步。

三、大力发展数字技术,不断融合优化传统产业

一是优化生产流程。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实施全面数字化管理。借助这些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精准把控生产环节的每一个细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开拓电子商务渠道。借助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途径,打破地域限制,接触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变,引入自动化设备与机器人,建设智能工厂,大幅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四是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利用数字技术和云计算优化传统产业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高效化以及协同化,提升传统产业整体的供应链效能,确保生产和销售的顺利进行。

四、结合新兴产业趋势,培育引进高端战略人才

一是大力培养服务新兴产业、面向未来的新时代人才。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导向,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推动高学历人才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二是构建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依据学校特色、人才输出渠道和类型、区域发展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等精准定位。三是要统筹规划战略人才的引进与使用。优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方法策略,加大一流顶尖人才和高水平、高成熟度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以更好地应对国际人才竞争。具体措施可以包括设立专项人才引进基金,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同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五、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要推动技术要素自由流动,形成融合互惠的开放式创新。通过搭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科技交流活动、学术研讨会等,促进国内外科研人员的互动与合作。同时,加大对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的投入,例如设立专门的国际科研合作基金,为国际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改善科研基础设施,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通过这些方式扩大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促成国内国际融合互惠的开放式创新态势。二要将推动红河州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具体而言,就是着力谋求自身高级要素条件的发展,扭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处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三要将“补链”“延链”和“强链”作为产业链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对现有产业链进行全面梳理,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企业和项目进行“补链”,鼓励企业拓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链”,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强链”,实现红河州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红河发布移动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