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证即办”政务服务模式、全省首宗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在红河州实现;云南省海关特殊监管区企业第一张增值税发票落地红河综保区;打造多元解纷“红河模式”……一项项勇于探索的改革实践,一个个可推广、可复制的“红河经验”,一幅幅披坚执锐、迎难而上、奋勇前行的改革画卷,在红河大地跃然呈现。
面对繁重的改革任务,红河州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深改委负责、专项小组和改革办组织协调、各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坚持把工作放到全国、全省改革大局中去审视、谋划和推进,确保党中央和省委的改革部署在红河不偏、不漏、不弱。同时,大力倡导“脚上有土、心中有谱”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雷厉风行、大刀阔斧推进改革,一批困扰红河多年的发展难题得到解决,一系列重点改革举措成为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发挥改革突破先导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红河州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通过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竞争力,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下功夫、见实效,千方百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25项红河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一证即办”政务服务模式、全省首宗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在红河州实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86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98家。通过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高原特色农业实现从种植端向精深加工和贸易端延伸,红河主要畜禽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也是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的主产区。全州累计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55家,建成5G基站1.03万余座、居全省第三,云南宏合193万吨低碳铝、云南美科48GW单晶拉棒等重大项目落地红河。深挖文旅资源,实施“旅游+”“+旅游”,改革文艺院团,建设智慧景区,创建大批AAAA级景区,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五区”联动发展新格局,启动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创新提出口岸腹地一体化思路,红河成为全省开放平台最全、支持政策最优的地区之一。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居全国沿边自贸片区第二,22项经验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企业第一张增值税发票落地红河综保区。创新建立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制和全流程服务体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实现年均增长,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居全省前列;持续打造“四季”促消费品牌,创新边民互市进口商品异地落地加工“多地备案、多区交易”模式,实施“两到底一平台”跨境物流等改革,内外贸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州共有A级物流企业13家、居全省第二。
——绿色低碳发展绘出新画卷。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农业水价制度、林权制度等改革,抓实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州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创成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创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县、红河县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异龙湖实现“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全州13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23年森林覆盖率达59.2%。
在全省率先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有序实施碳排放“双控”,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绿色铝、绿色硅等产业快速发展,低空经济乘势启航,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7.16%,“十四五”省级节能目标中期评估位列全省第三。
——边疆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造多元解纷“红河模式”。全州呈现边境安宁、社会安定、生态安全、经济安稳、人民安康的崭新局面。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州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化拓展“7进”载体,深入实施兴边富民、“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工程,推进“三项计划”,促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由“创建型”向“示范型”转变,建成4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坚持人民至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红河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续释放民生红利,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用于民生领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强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集中力量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以改革为百姓幸福“加码”。
——筑牢幸福之基。制定刚性支出项目及其标准,做法被全省推广。深化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50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改建农村公路近2万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国门直通动车。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自2022年以来,累计建设租赁住房13087套,解决新市民、青年人4万余人的住房问题。5年来,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96个、计划改造城镇棚户区8.5299万套,改造任务数占比均居全省第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实产业就业促增收“两个关键”,持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蒙自“622”、弥勒小河边“三产融合”等发展模式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点赞”。今年上半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6.9%。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化沪滇劳务协作,创新推出直播带岗、视频带岗新模式。扎实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2023年年末,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4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45%,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抓实健康红河16项行动,深入推进“三医联动”,基本医保参保率连续5年稳定在95%以上,全州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共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7个、省级示范托育机构4家。
一项项改革成果,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红河州将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持续推进改革走深走实,用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河实践新篇章。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