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练好“四招”功夫提高底线思维能力

作者:周传辉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9日 23:04:27 来源:红河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底线思维”是一种系统战略思维,它不仅需要我们明晰什么是底线,而且还要掌握如何防患未然,化风险为坦途、变挑战为机遇,如何守住底线、坚定信心、掌握主动,争取最佳结果。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肩负着推动时代进步的责任和使命,要切实打好“四招”功夫,做到“知底线、明风险、做准备、有作为”,提高底线思维能力。

第一招“行不逾方”,真正知底线。水温降到零度以下就变成冰,球打出界线就丢分。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任何事物的量到达一个界限就会引起质变。底线,又被看作为红线,最后的界限。它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守之则安稳、越之则危险,守住了就胜利、守不住就失败,守住了就正确、守不住就错误。比如,作为一个公民,就要守住道德底线、人格底线、法律底线。作为干部,就要守住政治底线、法纪底线、廉政底线、工作底线。提高底线思维能力,首先就要知道这些事物的底线在哪里,确保不触碰、不越界、不逾矩。

第二招“见微知著”,始终明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各领域各方面的风险隐患,我们脑子里要有一幅全景图,经常分析研判,对潜在的风险要有科学预判,备足工具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针对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就要有预判。比如,消防要对火灾隐患进行研判,企业要有债务风险的预判。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要增强“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从而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

第三招“未雨绸缪”,扎实做准备。唐代魏徵劝谏唐太宗时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意思是对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要事先做好防备,这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凡事没有为成功做好准备,就是准备失败。《淮南子·说山训》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选择。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在谋划工作时,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
第四招“先发制人”,主动有作为。底线思维是一种唯物辩证法,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既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也要在识变应变求变上积极作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学会“变危为机”,主动把不安全转为安全,把挑战转为机遇。工作中既要善于补齐短板,又要注重加固底板。从当前来看,无论是应对美国关税战,持续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无论是大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亦或是开展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答好省委对党员干部的“廉洁三问”,预防“廉政风险”和守住“廉洁底线”,等等。我们都要注重补短板、固底板、堵漏洞、强弱项,把底线思维贯穿到工作和作风锤炼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筑牢高水平安全的底线。
作者单位: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责任编辑:韦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