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民生这个头等大事

作者:董云娟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9日 04:03:59 来源: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州委九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州委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系列重要论述,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之以恒办好稳就业促增收、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人民对更好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收入、更可靠社会保障、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居住条件、更优美环境等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红河州一直持续着力的头等大事。

打开过去一年红河州的民生“成绩单”,有改革红利的精准释放,有精准施策的务实举措,有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发展实惠。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统筹财政资金401.7亿元用于民生保障,民生支出占比达78%;我们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收入低于1万元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动态清零;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州纳统的121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预计均达35.2万元;我们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9.5万余套,建成海绵城市39.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更有温度;我们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两手抓”,高质量充分就业扩容提质;我们认真履行“编外校长”职责,2024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较2019年翻番;我们认真落实“编外院长”要求,99.3%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我们实施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增效行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5%;我们构建起两个机制、三项制度、六个行动的“2+3+6”关爱服务体系,用心用情关心关爱“一老一小”;我们发布《红河哈尼梯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补贴办法(试行)》,文化保护传承扎实推进,文化惠民有形有感……一件件、一桩桩实事,夯实民生之基,厚植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实、安全感更足。

民生这个头等大事涉及诸多领域,既有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小事急事,又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难事,每一件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践行为民造福宗旨,心中有民、行之利民,以务实的作风、科学的方法、饱满的热情,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办好民生这个头等大事,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要深入落实州委九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基层、调研更深、用情更真,一方面带着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的眼光,找到共性、抓住症结谋定而迅速行动;另一方面要把功夫下在前,将大事分解为阶段性小事,按照“三法三化”要求,定时定岗定责,逐项推进、逐项交账。广大党员干部要突破思维定势,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找准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不破法规破常规,做精每一件小事,办成一大批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办好民生这个头等大事,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耐心细心精心。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加大,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一切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落实好帮扶政策,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持续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要深刻认识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实施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趋势,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覆盖面,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加压奋进、干中求成,用极大的耐心细心精心,把各项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25年是“十四五”和“三年新突破”的收官之年,是完成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冲刺之年,更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之年,做好民生这个头等大事尤为重要。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实践要求,从人民群众的朴素愿望中找到工作着力点,干字当头,看准了就马上干、使劲干,干一件成一件,定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责任编辑:陈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