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陶“小作坊”串起亿元“大产业”

作者:黄方 普志康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9日 00:25:19 来源:红河网

在滇南大地,建水县凭借“千年建水紫陶”这一文化宝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将党建工作与紫陶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一方面,精心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把散落各处的紫陶小作坊整合起来,搭建起一条“家门口”的亿元财富链。另一方面,打造紫陶党建品牌,积极引导党员带头参与产业发展,带动村民投身紫陶创作。

党建领航,筑牢产业根基

建水县将党建作为推动紫陶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创新打造“百年星火耀古城?千年紫陶党旗红”党建品牌。构建“园区党工委+园区党委+党建共同体+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体系,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汇聚在产业发展的第一线。在此过程中,崇文同创党支部获评州级“基层党建示范点”,26户“党员诚信经营户”脱颖而出。

为破解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建水县制定出台《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建水县特色产业金融服务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推出“紫陶贷”等新型资金扶持方式。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放“紫陶贷”6.42亿元,发放企业扶持资金133.5万元,兑付“四上企业”培育产业发展奖励扶持资金174.77万元。

充足的资金保障激发了市场活力,建水紫陶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已培育紫陶产业小作坊、小车间、小厂房等2743户,紫陶产业产值达85.1亿元,带动7万余人就地就近就业。建水县也凭借突出的产业成就,被授予中国陶瓷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示范区”称号。

数字赋能,拓展产业边界

在数字经济时代,建水县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探索“数字+电商+紫陶+就业”“文旅+文创+电商+紫陶”的发展路径,建成建水紫陶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和建水紫陶电商选品中心,精心培育紫陶气锅、紫陶壶、窗花陶片等200余类“陶创”产品,打造“星月玩壶建水紫陶”“黄倩建水紫陶”等一批特色直播IP,策划“建水紫陶电商直播季”等系列电商活动。

在“与辉同行阅山河?云南场”活动中,紫陶产品经知名主播董宇辉重点推介,声名远扬,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借此契机,建水县大力培养本土紫陶电商人才,累计开展电商培训13场次500余人次,孵化紫陶电商300余户,紫陶电商销售额突破4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

同时,建水县立足深厚的文旅底蕴,大力推行“陶在城中、城中有陶”文产城融合发展新方向,打造“紫陶街”“紫陶里”等文化旅游街区,深化“紫陶+文化”“紫陶+旅游”“紫陶+家电”等多元业态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技能强基,激活产业活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水县依托“智汇陶”产才融合创新发展人才示范项目,建成建水紫陶产业学院,推行“师承体系+联动培训+院校培养”三位一体的紫陶技能培训体系。鼓励紫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家大师积极开展带徒授业工作,提升本土紫陶技能领军人才的培养质效。

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和建水紫陶古法色料研发中心。依托云南冶金技校等4个实训基地,整合工会、人社等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制陶技艺普适化培训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定向培养工作。

目前,全县获得人社部门技能认定陶瓷工职业技能资格人员3145人,每年参加陶艺等技能培训2300余人,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通过“紫陶下乡”工程,紫陶产业从园区核心区向14个乡(镇)转移,培育出一大批“乡村陶匠”,带动农村地区4万余人就地就近就业,让紫陶从“文人陶”变成“致富陶”。

责任编辑:韦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