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尼茶文化引领红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秦晓绍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12:14:20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积极学习贯彻相关精神,红河州要增强弘扬茶文化的政治自觉,讲好哈尼梯田文化非遗故事的文化自觉,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文旅深度融合创新,以茶文化赋能茶产业创新新发展。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族梯田文化是哈尼族以梯田为依托,求生存发展,追求幸福生活和人生崇高境界,世代传承,融入到社会文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文化。

茶文化是红河哈尼梯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哈尼族的生存和发展,茶已经融入了哈尼族人的生产生活之中,成为哈尼族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并以特殊的方式维护着哈尼族人的身体健康。在与茶相伴的1300多年中,哈尼族也逐步形成了特有的、以“和、敬、谦、悦”为代表的茶文化。红河州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哈尼梯田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哈尼茶和哈尼茶文化的知名度也逐步提高。

哈尼茶文化历史悠久,以茶文化为引领的茶文旅资源丰富,如何充分发掘、保护、利用红河州涉茶主题的文化遗产与茶产业资源,包括茶叶和茶具的手工技艺,以及茶生活的民俗等,对做强红河州茶产业,对提振红河州文化自信,对红河茶产业品牌,对于茶区乡村振兴、茶文旅经济的促进,对于凝聚社会各界讲好红河茶故事讲好哈尼茶文化故事来说,都是极其有意义的。

红河州一直非常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茶产业作为红河州的一个支柱产业。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红河州茶叶协会、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农的共同努力,红河州已经拥有元阳、绿春、金平、屏边、红河、蒙自、建水等7县市72个乡镇的茶叶种植面积39.22万亩、茶叶总产量2.82万吨、产值达18.69亿元茶叶种植基地,茶叶加工企业70多家。

在红河州茶产业的发展中,以南部地区为主的茶叶种植不仅助力了全州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也促进了红河州茶产业的发展。在建立基地促进当地发展和茶农增收的同时,近20年,红河五里冲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哈尼族茶文化和哈尼珍稀茶树良种的研发。红河“哈尼水碾茶”等多个茶叶品牌在较高级别的评选中获得较高荣誉,“红河州特种茶专家工作站”“金花茶研发中心”的成立也为茶叶品种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为红河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在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我国文旅融合不断深入,茶文化和茶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中,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哈尼族茶文化为引领,打造特色品牌,推进红河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人文和科技培育红河州民族知名茶叶品牌

茶产业不仅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以红河州茶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为主要发展目标,大力推进茶叶生产经营的良种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基地建设、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工艺改进、市场拓展等工作,打造若干核心茶叶主产区,推动标杆产品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申报与建设。

深入挖掘哈尼茶文化,给茶产业的发展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成立“哈尼茶研发中心”以科技和人文打造红河州民族茶叶品牌。加大“金花口服液”、“金花酒”等相关产品的开发,延伸茶产品的产业链。

二、以茶文化与哈尼梯田非遗文化赋能打造“哈尼族茶文化节”

中华文化本质是农业文化,茶文化就是农业文化的产物。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以哈尼茶文化造节,打造“哈尼茶文化节”的文化创意、文旅融合创新产业构想可带动一片区域、乃至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打造“哈尼茶文化”的主题IP,具有浓郁哈尼族特点的茶文化在整体文旅文创品牌培育上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泛泛而谈的打造哈尼文化。以“哈尼茶文化”为主题和品牌定位,可以明显区别于各地茶产业和茶品牌,打造红河州本地优势产业品牌形象,促进当地茶产业上下游链条企业发展,增加哈尼茶文化应用与消费场景。

文旅产业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发展战略。产业与文化的共同发展,将有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哈尼茶文化为核心赋能红河州文旅产业发展,将成为本地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通过在茶产业基础上,扎实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实现当地文旅产业创收和增长。

茶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消费市场中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一场茶旅可以让人们在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等充满仪式感的时刻,体悟自然、感悟人生。伴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旅游产品已经从最初的1.0观光型到2.0休闲型产品,再到现阶段所热捧的3.0度假型产品转变,未来还将不断向文化内涵体验、个性化强的4.0时代升级。与此同时,文旅产业面对的新用户群体,更加注重体验化、个性化、移动化,更加拥抱互联网和社交,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哈尼茶文化节是为地区提升、转型的力作,将有助于打造红河州成为网红区域。通过茶文化造节带动并引导:

1、茶产品线下线上零售与集采;

2、文化旅游人群的导入,茶文化、茶产业与红河梯田非遗文化网红打卡,推动当地消费与文旅、文创收入增长;

3、茶产业持续发展,本地茶企获得产业升级机遇,地方发展相关产业企业持续引入和链接;

4、全国范围内的优质文旅资源与产业引入;

5、在全国范围打造全新城市形象,升级IP影响力。

三、以哈尼茶领军企业为引领,助推产业集群化,推动红河州高质量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通过哈尼茶文化节为地方茶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开创新局面,同时发挥文化节聚拢的资源优势,以文化为契机,为地方引进丰富的优质资源,通过更多的合作形式,促进和见证地方茶产业与文旅等产业健康发展。

以哈尼茶协会与领军企业为引领,优化提升茶基地建设,联合州内茶企业,以种植管理标准化、生产加工标准化为前提,通过“哈尼茶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对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生产合格的产品进入“哈尼茶营销平台”进行销售。

持续推进建设并完善本地茶产业集群,并在此基础上打造茶主题文旅、包装设计、食品、餐饮与住宿、陶瓷与文创等产业集群,以产业领军企业与区域战略产业为引领,联动相关产业集群交互与交融,在红河州委、州政府,相关机构与协会、科教研发平台的支持下,获得新一轮发展和增长。

结合时下热门的休闲养生旅游模式打造的哈尼茶文化与茶养生文化园,集哈尼茶文化传播、茶餐饮、茶零售与集采、休闲体验为一体。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云南本省的游客不仅能在这里沉浸式体验到哈尼茶的历史与文化,还能深度参观红河哈尼茶的制作工艺,深入了解哈尼茶文化、茶技艺、茶产品。同时,将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用科研创新打造哈尼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并赋能本地传统茶企的产业转型升级。

将传统茶园升级为融茶叶生产、园林绿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造节于一体的综合茶文化体验空间,必将不断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 搭建国际化茶文化交流平台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乃至走向世界。

哈尼茶是我国的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完美体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对拓展人们对茶文化相关知识的认知、坚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筹备组建红河州乡村振兴学院暨哈尼茶文化研究院,通过茶文化历史挖掘,茶艺与茶技艺培训,短视频与直播电商培训,甚至凉皮、凉粉等,促进当地就业与创业推动企业新发展。

以哈尼茶文化与产品为核心,利用红河学院现有900多东盟国家留学生和东南亚一带都有哈尼族的优势,举办“哈尼国际茶文化节”等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东南亚国家的茶企业来红河州进行交流,将有效提升红河州以及哈尼茶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也将助力推动红河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

秦晓绍,红河州茶叶协会会长、红河五里冲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哈尼水碾茶非遗传承人。云南思茅农校茶学专业毕业后,秦晓绍于1995年分配至景洪市普文劳改农场茶厂任技术员,2000年10月下海经商。2006年创办红河五里冲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农户(基地)+公司+科研院所+跨界合作企业+政府”模式,带动当地500户茶农发展茶产业种植5000余亩,产品十余次荣获省、部级奖励,企业为云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

责任编辑:陈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