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山:云贵高原上的动植物基因库
作者:王若杰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0日 15:09:28
屏边大围山,是一个只要置身其中,就能感觉到全身每一寸肌肤都被琼浆玉液滋润着的地方。屏边是红河州13个市县中第一个获得“国家级森林氧吧”称号的县城,当然现在的红河州所有市县都获得了“国家级森林氧吧”称号。在云南,人与人有可能被山川、湖泊隔开,但森林不会,树木不会。森林围绕着山川、湖泊,树木手牵着手,根连着根。屏边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上交通要道。如果说屏边是地图上的一片绿洲,那么位于屏边的国家森林公园大围山,就是云贵高原上的一泓琼浆玉液。一进入屏边,就进入了满目苍翠的世界,而进入大围山,便是进入了森林的世界。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在这里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嘴唇温润,呼吸干净顺畅,鼻孔潮湿,仿佛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之前因缺水而干燥又惰性的肌肤,遇到了充足的水分,一下子变得活跃而饱满,并润泽起来,能感觉到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不一会儿,肌肤经过琼浆玉液的滋润,变得细滑,变得柔软,变得水淋淋的。 在这里,大地山川是活着的,树木水草是活着的,天地万物都是活着的。高山河流被创造出来,仿佛就是为了孕育滋养大围山这一泓琼浆玉液。每一个进入大围山的人,都会有切身的体会,在这里仿佛空气都是可以拧出水的。森林翠绿,空气潮湿饱满。最为明显的是,山顶雾气浓厚,湿答答的,像是一碰就会淌出水来。大围山,以一种潮湿、温润的姿态,悄无声息地进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又以一种博大、包容的姿态,生生不息地滋养着天地万物。在大围山,人在山中走,可以无拘无束地去接近大围山的森林、旷野、山川、泥土、动物、植物、光线、空气……身处如此苍茫的原始森林中,个体不得不感叹生命的渺小。大围山有滇南“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生物的多样性使大围山成为植物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大围山有太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去探索。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44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81.5%。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孕育了我国大陆唯一分布的热带湿润雨林和我国最完整的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在地质史上因未曾遭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而成为众多孑遗、古老、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的避难所。大围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精华所在,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大围山,我们最好不要去触碰任何一株植物,也不要去妄想抓捕一只从你身边掠过的飞禽走兽。因为你都不知道你无意中触碰到的植物,会不会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一类重点保护孑遗植物,万一我们掐断了“植物界的大熊猫”,那又如何是好?而飞禽走兽,更是看看就好,因为你永远不是它们的对手,它们身手敏捷的程度,很多时候要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形容。徜徉在大围山的怀抱,每个人对动植物的认知,都会在不断地更新和增长。大围山,是自然山水,是动植物的基因库,是天然的大氧吧,也是动植物艺术的天堂。自然万物,需要精神和灵魂参与进来,创造出新的认知。在大围山,常常会碰到时隐时现的浓雾。站在山顶开阔处,有村庄在浓雾里时隐时现,据当地人说,那里就是河口了。有鸟停在树枝上,喳喳地叫着。这样的时刻,踩着青草或者枯木行走,是一种惬意的感觉。抬头向上望去,依稀可见有一条路通向山顶的瞭望塔。瞭望台那边,就是越南了。山连山水连水,自然的山林大地、江河湖海是连在一起的。在潮湿茂密的森林中行走,遇到菌子是自然的。云南人叫作菌子的植物就是东北人口中的蘑菇。如果还没到雨水铺天盖地落下来的季节,说明菌子大片大片生长的季节还没到。万物生长的规律,都得应季而生。每一个到大围山的游人,虽不一定会捡到能食用的菌子,但一定会碰到很多披着华美外衣的不知名的菌子。也不知道是有毒无毒,多数人是不敢捡也不敢吃的,拍张照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倒是可以的。欣赏大自然的馈赠,不一定要用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发现美的眼睛。在大围山,穿行在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中,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迷人的景象随处可见。那些生长其中的树,虽然已经有几百年甚或几千年,但是它们似乎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姿态,那些腐木上长出的小树苗,就是年轻的见证;那些倒下的大树很多,千年的树木,寿终正寝,分解变成森林的养料。不知是哪阵风吹来的种子,还是哪只小鸟叼来的种子,落在枯朽的腐木上,会长出许多小树苗。除了小树苗,腐木上还会长出许多花花草草和一簇一簇的菌子,让人对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惊艳万分。往大围山森林的深处走去,你或许想象着会遇到一头凶猛的野兽,豹子、野猪、豺狼,或者一只温顺的麂子,抑或一只羽冠漂亮的鸟类。其实是我们想多了,听当地人说,现在在大围山上很少会碰到熊、豹子、狼等凶猛的野兽,猴子、小黑鹿、麂子倒是会经常碰到,最常碰到的当然就是可爱的小松鼠啦。在大围山行走,相当于在“桫椤王国”穿行,仿佛重返了“侏罗纪”时代。大围山的原始森林里,随处可见被称为“活化石”的濒危植物桫椤。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围山未曾遭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为众多古老植物和珍稀特有物种的避难所,被誉为“珍稀动植物基因库”。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列的水晶兰,已于2022年在大围山首次被发现。一片桫椤的叶子、一株水晶兰、一朵野生的木耳、一棵银线草,抑或一只白鹇鸟、一只蜂猴、一只小黑鹿、一只小松鼠,它们都有共同的家园——大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