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传说‖最好的摆在面上

作者:普克昌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3日 14:34:10

这事儿又得先从做家女人们在菜市场买菜的一种习惯说起。

大都如此吧,居家过日子,买菜做饭就是家常便饭。不说天天吧,隔三差五必往农贸市场上跑,买点新鲜蔬菜啊,时鲜水果啊的。不知是为了显摆会顾家,还是显得懂生活,大多数家庭妇女们,买菜时都有挑挑拣拣的习惯动作,好像老想着卖菜的总会把最好的东西藏在中间,埋在底下。

不是说这样不好,买卖交易嘛,就像讨价还价一样,这是自然的权利和自由。我不过想说的是,有的人不是一般的挑挑拣拣,差不多是翻了个底朝天,搅来搅去,捏捏搓搓,在鸡毛蒜皮里盘来盘去的臭毛病,看着就心烦,这类小心眼儿,不说也罢。

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其实农贸市场上卖东西,不管是一堆一码的嫩芽蔬菜,还是琳琅满目的各色水果,卖的人怎么摆放,怎样打整,是有一番讲究的。其中,五花八门、各显神通,个中整饬方略也许各有千秋。

但有一条,是不稀奇的大讲究,是屡试不爽、行之有效又简单直白的办法,那是什么绝招?说出来一点儿不稀罕,人人想得到——那就是把最好的货品摆在头面上,当卖样,做广告。 

我并且相信,这样一条简单易行的小技巧,也可能是古往今来,在大大小小的市场,凡作为做买卖的人,都在普遍使用的方法;而另一方面,偌大市场,熙熙攘攘,买东西的人们当中,多数人就是不相信这一条朴素的真理——不管你买什么,最好的货品已经摆在你的眼前了。

这样说来,我父亲就是一个例外。

卖东西(买东西)的经历,占了父亲的一生中很长一段时间。

生活再苦,也得使钱啊,小家小户,也有使小钱的时候啊。

钱从哪里来?靠父亲到街子上买东西换来啊。

先是买一大担一大担的蔬菜,听母亲讲,那时父亲还是正当年纪,力气大,结结实实挑一大挑菜,翻一座山,两个来小时到甸尾街,买了换盐巴辣子钱。

后来年纪大一些了,担蔬菜卖太吃力。父亲“转行”培育菜秧子(菜苗)卖,菜秧子挑起来轻巧的多。更重要的是,育菜秧子好歹是一门技术活,掌握得来的人少,培育得好的人就更少。父亲发挥自身优势,主靠卖菜秧子,撑了家当多年。

再后来就是改革开放后的种烤烟时代了,生产队上栽了两三年。包产到户后,老家地区村村寨寨都栽烟叶、烤烤烟,分级后挑到烟站交。

记得一到街子天,父亲早早叫醒我们兄弟几个,蹚着露水到蔬菜地里,在整齐的菜秧子地畦拔苗。父亲反复示范,重点交代,一定要把最壮硕、最周正的苗秧子扎在把面上,好在当天街上有个好的卖样;烤烟分级、扎把,也是一样的操作,把最整齐、最耐看、最漂亮的那一两叶,扎在把面上,铺抻展,好给人家收烟的一个整洁美观的印象。

因此之故,父亲质朴地相信着,那卖电视机的也是一样的心思。肯定会把质量最好的摆出来,打开放映着,吸引围观。再者,摆了那么长时间,放映了那么久,都没有问题,那就真的没有问题。

买电视机的那么多,那么多人看来看去都没毛病,难道还不如你一个人看得真切?更何况,农民不懂高压电,更不懂电视机,可卖电视机的肯定懂得多一些吧,他都已经把最好的挑出来了,我们就买现成的,省了那份挑挑拣拣的闲心啦。

这就是父亲从卖东西的人的角度出发,揣摩出一种买东西的独特方法。从这个角度讲,不仅不是例外,相反还很内行。

当然,父亲当年选电视机的真实心思,是否如此呢,我也不知。当年少不更事,兼有少年的莫名羞涩,没有好意思问。后来,也许淡忘,也许嫌年代久远,不忍打搅,抑或其他,硬是一直没有张开追问的口。

呜呼,斯人已逝,空托遗响于悲风。在而今的生活中,每当我们要出门去参加重要的活动,也是必然把最体面的衣服穿在身上,这不也是一种“最好的摆在面上”吗。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