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产业兴则百姓富”的发展理念,泸西县白水镇聚焦菜、花、果、烟等特色农业产业优势,以产业链延伸为突破口,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实现群众“务农+务工”双增收,走出了一条“产业增值在本地、就业增收在家门”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向资源要活力,挖掘传统产业“绿野工坊”
立足传统农业基础,以“延链增值”为抓手,白水镇创新探索“老产业+新车间”模式,让传统耕作模式焕发就业活力。
近年来,该镇创新推行“企业供苗+农户代育”模式,建成4个烤烟育苗车间,通过培训,40余户农户熟练掌握漂盘育苗技术,带动3500余人次就近务工;依托梨、桃、苹果等高原特色水果优势,建设10个田间地头分拣包装车间,开发水果套袋、采摘、分拣等季节性岗位1000余个,延长果农务工周期1个月;引进益兰池农业公司在果衣村设立工业辣椒初加工厂,为周边村民提供30余个固定岗位;在小兴安村打造“韭黄手”作坊,开发韭黄分拣、包装等灵活岗位50个,“全职妈妈”不出村就能就业,日均可增收120元;通过“庭院+特色产业”模式,引导善导村50余户奶山羊养殖户发展乳饼、鲜奶加工,年产值突破400万元,盘活庭院资源,化解劳动力闲置问题,“庭院引擎”驱动就近就业不断前行。
向融合要空间,农文旅催生“新型工坊”
以绿美乡村为画布,白水镇串珠成链打造“湖畔水井”“花荟益谷”等特色村寨,依托差异化定位激活文旅融合新场景,通过文旅赋能、节庆引流、产业增值,让山水田园变身“家门口的就业车间”。
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节假日旅游等,构建镇域旅游就业网。该镇以荞家大院、百花谷等特色农家乐为依托,推动“餐馆变工坊”,村民通过参与炊事服务、场景维护,开发岗位80余个,形成“景村一体、以旅带工”新格局;以祭山节、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为媒,推动“文化活动+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组织村民参与非遗展演、民俗市集,形成“日常工坊+节庆岗位”灵活就业体系;依托樱桃、黄锁梅、黄桃等特色农业产业,提供采摘体验,开发“果园导览员”“采摘助手”等季节性岗位40个。
向云端要岗位,电商融合激活“指尖工坊”
近年来,白水镇依托益谷村千亩花卉园区,抢抓电商直播机遇,形成“村集体+公司+基地+农创客”运营机制,通过培训全免费、带货零风险、物流零距离、用工零成本的“一免三零”直播带货模式,在村口花卉基地建成41个标准化直播间,打通“种植+直播+物流”全链条,让村民从“扛锄头”变“握镜头”,在“家门口”吃上“云端饭”。
此外,该镇将多肉直播间打造成村口的“指尖工坊”,开发出挑选样品、打包、分拣发货、助播等轻体力岗位110余个,人均增收20000余元。2024年,多肉线上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益谷村在全县率先打造“电商促就业”模式,村民吃上“电商饭”,实现了务农不耽误、务工能增收。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