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回归!石屏“海菜腔”在澳门唱响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0日 01:07:31

12月15日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演出
《澳门2049》在澳门开演
演出以新颖的方式展示中国非遗
为澳门演艺注入新活力


图片

图为首演现场剧照


《澳门2049》“彝声·海洋”节目中
石屏彝族歌手
张亚茜(尼三红)、欧文林(小彝歌)
用悠远轻扬的歌声
让石屏非遗海菜腔
再次站上国际舞台
为观众带来石屏异龙湖畔的吟唱


彝族海菜腔发源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异龙湖畔,又称“大攀桨”“倒扳桨”,俗称“石屏腔”,在彝族民间被称为“曲子”。它与其他三种变体曲调沙悠腔、四腔、五山腔并称“滇南四大腔”,其位居榜首,被称为“滇南第一腔”。2006年,彝族海菜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菜腔篇幅宏大,结构复杂,形态独特,是集独唱、对唱、齐唱、合唱于一体的大型声乐套曲,主要由“拘腔”“正曲子”和“白话”三个部分组成,每部分又包含若干个乐段或乐句。


海菜腔一般用石屏方言演唱,唱词多为四言句式、五言句式、七言句式,押韵合辙的要求十分严格,字字句句体现了石屏方言的地域色彩和独特魅力。


在旋律方面,海菜腔常由抒情性和说唱性音调结合而成,时而放声高歌、直抒情感,时而低声吟唱、真情诉说。若用四弦伴奏,则更具彝族风味和地域气息。


整场演出共有8个节目
分别为
神鼓·影子、呼麦·飘渺、
苗歌·空灵、岔口·面具、
秧歌·数控、彝声·海洋、
美狮·光芒、唱书·源起
短短80分钟里
集中呈现了西北花儿
蒙古族呼麦、苗族古歌
京剧、北方秧歌等8种非遗
通过现代科技赋予非遗全新的呈现形式


图片

图为首演现场剧照

 
首演当天座无虚席
观众们被舞台上的
艺术、科技、灯光、音效所营造的
“沉浸式体验”深深震撼


图片
石屏彝族歌手张亚茜、欧文林与张艺谋导演合影
 

该演出由张艺谋执导。他认为,如果以线性时间视角看文明进程,一端是五千年古老文明,另一端是科技加速迭代的未来。“《澳门2049》将时空的两端聚于此刻,将东方与西方汇于此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出品人何超琼表示:“澳门是一个很包容的地方,我们希望把中西文化融合到舞台演出里,并经由澳门这座国际城市,把这个演出带到世界。”


主创团队介绍,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澳门2049》打造了一个多样文化交流的舞台,给中国非遗提供了一个展示窗口,也为澳门文旅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新动能。

图片

内容综合整理自新华社、“魅力石屏”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