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南湖树木郁葱,叠翠为壁,花草繁茂,缤纷斑斓;瀛洲亭、揽胜楼分外醒目,湖水清丽宽阔,楼台亭榭点缀其间,蓝天白云,绿树红屋倒影,景色如画。蒙自“十二古景”中的“四水潆祥、三山毓秀、南湖夜月”都在南湖,历史经久流传,更有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曾踞湖畔,众多著名文化大师倘佯流连南湖,鸿影留迹,让南湖更显底蕴,耐人寻味。
西南联大资料中有一幅原北京大学中文系部分师生在蒙自南湖崧岛的合影照片,前排身着长衫的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罗常培、魏建功、罗庸、郑天挺先生,照片摄于1938年7月23日下午6时许,背景为悬挂“千秋不朽”匾额的的菘岛水榭门。
黑白照片中的他们或显陌生,但《新华字典》则当人人皆知。魏建功先生正是1953年初版《新华字典》的总编辑。《新华字典》这本“不说话的老师”到现在已经刊印到第十二版,陪伴了一代代人的学习、成长。魏建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致力于汉语文的教学和研究,声韵学造诣深厚,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1938年春夏,魏建功先生教授《音韵学》、《汉字形体变迁史》两门课,课余别出心裁,将蒙自常见的白藤手杖截断制印近八十方,首创“藤印”,自成气象,收录为《何必金玉印谱》。
1938年的南湖不是现在的样子,湖中纵贯南北的龚堤将南湖一分为二,菘岛悬于湖西,由南堤“直到蓬莱”石门通道连接,岛上建有水榭五楹,水榭门上刻制“山高水长”、“千秋不朽”横额;水榭环矗石笋,种植奇花异草。历史风云漫漫,南湖几多改建扩建,原来的菘岛已与龚堤连成一片,向西延伸到了现在的揽胜楼。此前多次游过南湖,却没有照片上“水榭门”的印象。南湖改扩建以致原有的一些牌坊阁榭被拆除,水榭不知道还在不在。
为寻水榭再游南湖。自南湖公园北面大门而入,过桥转向西边原菘岛处,见“闻一多纪念亭”和纪念石碑;但一路未见水榭,几番问询,不得所踪。继续向西沿左边栈桥至高大的“揽胜楼”,仰观,上悬“云影波光第一楼”匾额,两侧题有清代石邦宪《咏南湖》诗和陈寅恪先生《蒙自南湖》诗,楼高字小,依稀可辩。
环绕一周向东,见湖边一小亭连回廊,过栈桥行至回廊湖边,仍然不见水榭踪迹。临水坐下小憩,四顾之中,不经意就看到绿树掩影中“千秋不朽”四个金字。
黑底金字横额匾牌,石门前有半圆台阶,对照北大师生合影旧照,照片上门楣三角形玻璃坏了一块,现在玻璃完好,门楣形状依旧。水榭门依然是北大师生合影照片上的模样。
此处树木丛丛,枝繁叶茂,水榭被绿翠掩隐,是以不大显眼。环绕观之,水榭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8米,单层青瓦斜顶,飞檐翘角,条石筑台为基,四周立以红柱、雕梁画栋,青砖为墙,美人靠回廊,四角以条石为柱,南北两面一门四窗,拱形门窗,东西设两窗,门窗间有白底书画,石砌门框,南面悬“山高水长”、北面悬“千秋不朽”匾额,门楣三角形装饰,保留完好。
青砖南墙题有蒙自古诗两首,一为《目则云霞》:“旧时目则盛名芳,底事而今半渺茫。唯有云霞千古在,西南佳气郁苍苍。”另一首为《南湖夜月》:“青山岌丛水涟漪,今日城南异昔时。照看不堪亭畔月,悠然移影上花枝。”“目则云霞、南湖夜月”为蒙自两古景。
西面题“三间禅房看冬夏,一壶清茶话春秋”,东面题清乾隆年间石邦宪《咏南湖》诗:“平湖碧水镜城南,湖上新亭枕岛三。小郭千家连澹滟,太虚一气入韬舍。”题词精选蒙自历史人文,文气萦绕。
资料记载,1933年修浚南湖的滇军独立二团团长李菘水榭在此题联:“此地重开北海樽,明月邀三人,扁舟言两赋;我心愿作南湖水,晶莹鉴万类,灌溉润千家。”寻之未见,水榭门窗锁闭,未能进去观看。好在水榭建筑如初,四周草木萃聚,别有景致,观匾看词,也能抚今追昔,回味悠远。
1938年春夏之际,蒙自群贤毕至如魁星聚空,星耀南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的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钱穆、郑天挺、潘光旦、陈序经、魏建功、罗庸、吴宓、戴修瓒先生等50余名大师安居于此。
这些大师们漫步南湖,感慨国破家散、颠沛流亡之苦,将蒙自喻为世外桃源,“但无烽警,便是桃源”,得到了暂时的安宁,如周定一先生《南湖短歌》中所咏:“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蒙自分校北大师生于菘岛水榭门合影留念,是校务委员会主席、教务长樊际昌先生的安排。1938年5月21日北京大学国文学会在菘岛水榭召开过一次茶话会,“山高水长”横匾,厚重的黑底金字,让先生们马上就想到了北宋范仲淹千古传颂的《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菘岛水榭一定给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冯友兰先生在为联大作“勉词”诗歌,起首“西山沧沧,滇水茫茫”,与之一脉相承。7月23日樊际昌先生召集北大部分教授和中文系毕业生,从湖东一路行至菘岛水榭,于下午6时许留下了这张难得的合影照片。
联大文法学院在蒙自短短180天后迁往昆明。在这难得的安宁里,先生们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南渡”的忧虑如蒙自的雨季连绵,而“北归”的信念如雨后一望无垠的蓝天,在水天一色的南湖里渐渐清晰。
伴着南湖堤柳漫步,追随着湖水中的涟漪,大师们将蒙自南湖比之杭州西湖、北平什刹海,留下了吴宓先生“南湖独对忆西湖,国破身闲旧梦芜”,陈寅恪先生“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等诗句,警醒着世人勿重蹈“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覆辙。钱穆的《国学史纲》、冯友兰的“贞元六书”、金岳霖的《论道》等等弘扬中华历史文化的著作在蒙自南湖酝酿。
文法学院迁到昆明,联大于1938年10月8日成立校歌校训委员会,冯友兰先生任主席,朱自清、罗常培、罗庸、闻一多先生为委员。这五位先生都在蒙自盘桓了大半年,南湖春夏里“南渡北归”的思考,酝酿着联大校训校歌。委员会很快拟定以“刚健笃实”作为校训呈报,10月24日联大常委会改定校训为“刚毅坚卓”,影响深远。
合影照片上的罗庸先生则是联大校歌《满江红》词作者。罗庸先生是中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和国学家。罗庸先生一挥而就《满江红》:“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倭寇,复神京,还燕碣。”铿锵有力,气壮山河。10月30日,冯友兰先生将“倭寇”一词改为“仇寇”作为校歌词,再交张清常先生谱曲后定为校歌。
如今的蒙自南湖草木苍翠,郁郁葱葱,楼亭水榭、桥廊栈舫修葺一新,难得水榭保护如初,探影寻迹,这张北大师生的合影照片就如同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洒落南湖的点点星光,让水天一色的南湖更加光彩熠熠。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