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信息科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曾经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通讯不畅的各哈尼山寨,已经普及了直播电视和电脑网络。全球化的文化思想都同哈尼人,特别是三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交流互动。由此引起的文化影响和冲突使得哈尼族传统的整体文化的面貌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并且迅速在改变。
“哈尼哈巴”志愿服务队队员与传唱古歌四十多年的非遗传承人马建昌等人共同交流学习传统文化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凸现的现象,是当今社会的基本特征。全球化的结果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汹涌而至。这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经济发展进程,而且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哈尼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是居于边缘的山区农耕民族。由于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扶持力度的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日趋改善,曾经是山间铃响马邦来的羊肠小道,被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沥清路所取代,现代的交通工具诸如摩托、拖拉机、汽车等,已经基本普及到了各个哈尼山寨,成为他们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哈尼族的青年男女们,不甘于祖辈们曾经在封闭的田间地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由于经济全球化,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和多元的劳动渠道,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社会,在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到本民族传统的些许影子,越来越多地正在逐步接受全球化的价值观,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主动放弃自己的文化模式。
经济的全球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全球化。
哈尼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有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她又是长期处在边缘的,经济落后,社会起点低的族群,又加上历史上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长期生活在主流社会的边缘,处在“被统治民族的被统治的民族”。因此,哈尼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先天的脆弱性。目前,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传播一日千里,电视、电信网络的大量普及,非传统的“时髦”装扮,稀奇古怪的发型,各种奇装异服,可口可乐,肥皂剧,好莱坞大片,已经堂而皇之地来到哈尼族村寨的各个角落。现代的卡拉OK、摇滚乐等在哈尼人的中青年中,完全取代了本民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哈尼古歌,总而言之,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本民族文化传统正遭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酷的冲击,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族人赖以生存的,并提供了千余年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梯田,及其稻作文化在迅猛消失,大多数青年人对本民族敬畏自然,尊老爱幼的道德观的漠视,蕴涵丰富民族精神的哈尼古歌,出现了人亡艺绝的严峻现实。
省级项目《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
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的根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提高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促进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因为每个民族的优秀传统,都是围绕着本民族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号召力的文化力量,是本民族在顽强奋斗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晶。
我们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的现代浪潮,不能仅仅看到其造成的种种消极的后果,应该发现并承认它所带来的积极的一面,应该看到这种全球化现代浪潮中所展示的更为广阔,更为宽容的多元文化空间中,给本民族传统文化提供的机遇。在世界现代化条件下,目前出现了各种文化体系相互开放,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大背景,迫使我们不得不回头审视本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从而重塑哈尼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其实,哈尼族的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毫不逊色地融入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为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老吾老及人及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社会伦理,包容忍让与人为善的道德规范,这些体现民族精神本质特征的社会传统,不仅在世界有规范性的榜样,而且面对浮躁而混乱的当今社会中,将闪耀出其独特的光芒。
国家级项目《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哈尼族作为世界民族中的一员,他们的社会实践同世界其他各个民族是有共性的,都在遵循着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必然有共性和基本规律。当然,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发展的不同,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不可能相似和统一,必然有其独特的方面,而这种独特性更显得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千姿百态,文化的世界性实际就是世界众多民族文化融入的结果,各民族文化是构成世界文化的前提和根源。两者互为贯通,渗透,让哈尼民族文化世界化,同时,也让世界文化民族化。
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必须认真地挖掘,整理并研究,从而推出对世界的未来环境创造产生影响的一些本质要素提炼出既古老睿智而又具有前瞻性的文化要素。
当前,我们正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各种文明体系的重要时期。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民族传统又要面向世界。要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角度反省传统。一方面,我们不能无视全球化所引发的现代浪潮,敝帚自珍而固步自封,同时更不能脱离本民族传统而邯郸学步,丢掉自己民族的精神。
诚如在前所述,哈尼族传统文化,凝聚了全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智慧,创造力,规定了民族的价值取向,更为重要的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观念,以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观和功能将成为世界现代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引起世人的瞩目。并且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我们必须担当历史的责任,认清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脉搏,挖掘优秀的传统,摒弃糟粕,扬长避短,为传统文化融入世界作出努力。
作为新时代的哈尼人,要敢于面对挑战,为保护保存发扬光大自己祖先传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为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争得一席之一,作出自己的努力。
我认为,丰富的民俗事项是当前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内容,因为民俗是精神文化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最基本特征,它是长期流传于我们哈尼族民间的文化事项,这些文化事项内容繁杂,体系庞大,大的方面来说包括物质生产,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岁时节庆,家庭社会,音乐舞蹈等等方面,这些大项下面还有许多的子内容。比如在物质生产民俗中,具体到我们哈尼族就有梯田稻作中的各种民俗事项,如梯田开垦的方式,梯田耕作程序及其要进行的礼仪,要遵守的规范等等,我们都说,梯田是获得一切生活资料的物质载体,是我们主要的劳动对象,梯田是物质的,就是在对这个东西的创造,劳作中孕育了我们民族体认天地自然,洞悉社会人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的精神产品。还有哈尼族的人生礼仪就包括求子仪式,怀孕期应遵守的习俗,诞生礼仪,婚嫁礼,丧葬礼等等,还有居住民俗中,村寨的选择,房屋地基的择定,房屋的格局,村寨的结构要素,以及其中要进行的各种祭仪祭典和各种禁忌,忌讳等这些众多纷云复杂的内容,我们哈尼人的年青人们还有几人能记得,能遵守,还有哪些内容丰富的古歌,现在能唱的人还有几个,这些古歌的演唱正面临着人亡艺绝的现实,如果我们对这些严峻的现实漠然待之而不闻不问,将愧对祖先,愧对于这个民族。
当然,所有文化都会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而变迁,在当今社会,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也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的传承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保留记忆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在目前背景下,怎样保存保护传统文化,使之同现代主流文化相适应而又能保持自己文化的本身元素,这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我们知道,文化的传承的前提是文化的传播与消费,而文化的传播与消费只能是在保护保存的基础上,否则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是我们在创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进行文化消费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文中图片来自州融媒体中心媒资库)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