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面子工程”,更是乡村振兴的“里子工程”。冷泉镇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党员、政府、企业和村民四方力量,打出一套“组合拳”,短短一年间,从“脏乱差”逆袭为“绿净美”。如今走进冷泉,道路整洁、庭院花香、乡风文明……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盛景正徐徐展开!
党建红引擎:党员带头,全民总动员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冷泉镇通过《冷泉镇党政班子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条措施》,实施人居环境提升“七个一”工作机制,将党建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党员干部化身“环境卫士”,扛起扫帚、铁锹冲锋一线,带头清理卫生死角、拆除违章建筑、修缮破旧房屋。更通过“敲门行动”,逐户宣传动员,用行动感召村民。村民老张感慨:“党员都干得热火朝天,咱再不参与,脸上挂不住!”如今,“党员红”带动“全民绿”,全镇形成“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整治热潮。
政府硬支撑:厚爱+严管,整治有底气
镇政府当好“总指挥”,一手抓科学规划,将任务细化到村、责任到人;一手砸下真金白银,政府投入160万元财政性资金,撬动社会各方力量捐赠、村民自筹及投工投劳100余万元,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等工程全面铺开,清除泥泞村12个,泥泞路10条19公里,泥泞庭院120余个。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各村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评比,以考核促落实,保障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厚爱+严管,让整治工作跑出“加速度”。
企业神助攻:1600吨水泥背后的暖心故事
“村里修路缺建材,我们得帮一把!”多家爱心企业主动捐赠1600吨水泥、300吨砂石,解了燃眉之急。这些物资被精准用于道路硬化、沟渠修缮,村庄“颜值”直线飙升。企业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不是政府独角戏,咱企业也得搭把手!”如今,更多社会力量被带动,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助力、村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农户主人翁:小院焕新颜,共建幸福家
人居环境整治,村民既是受益者,更是主力军!冷泉镇村民自发组成“清洁小队”,房前屋后大扫除、庭院种花造景、拆除乱搭乱建……村民侯大伯笑着说:“自家院子干净了,村里路也宽了,住着比城里还舒坦!”通过“积分制”“美丽庭院评比”等激励措施,村民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奏响全民参与的“幸福协奏曲”。
下一步,冷泉镇将凭借“五步进阶法”,擘画整治宏伟新蓝图,为乡村美颜“续航”。
一是地毯式“扫描”,揪出环境“牛皮癣”。镇村干部+志愿者组成“找茬小队”,逐街逐巷、挨家挨户“放大镜式”排查,垃圾堆、污水沟、乱堆放等通通上“黑名单”,建立问题台账,死角盲区无处遁形。
二是靶向开方,一村一策“对症治”。按问题清单“量体裁衣”:合理规划垃圾收集点布局,增加清运频次结合地形地貌和村庄实际,选择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村庄道路硬化或推广生态化处理模式等,确保每一项整治措施都能切实解决问题。
三是集中攻坚,啃下“硬骨头”。整合干部、施工队、村民多方力量,“机械+人工”双管齐下,对环境顽疾发起“大会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攻克乱搭乱建、陈年垃圾堆等“钉子户”,环境焕然一新。
四是长效护航,村规约束保成果。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我管理;成立专门的巡查监管队伍,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各村环境卫生,让乱倒垃圾、乱堆乱放等不良行为立马“现形”,让干净整洁常态长效。
五是浸润宣教,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大喇叭天天喊、微信群晒美图、主题活动轮番上阵,持续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环保理念“洗脑式”渗透,引导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全民共建共享成新风尚!
冷泉镇以“五步法”为笔,在乡村振兴的“冷泉答卷”上,正书写着绿水青山的幸福密码。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