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只应天上有

作者:段锡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16:59:56

我喜欢拉二胡,是因为爱听《二泉映月》才开始学二胡的。

我喜欢听《二泉映月》的琴声,它如诉如泣、如诗如歌,常将我带入美好的境界,勾起思乡的回忆。我没到过无锡惠山二泉,但我的家乡则有一个龙潭,其优美的环境,冰凉彻骨的泉水,常是我梦徊萦怀之地。同时,通过《二泉映月》的琴声,让我仿佛见到阿炳的凄凉身世。

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在父亲的教习下,十六七岁便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各类演奏活动,更深谙音律,能熟练掌握二胡、琵琶的演奏技巧。在阿炳而立之年后,他的境遇急转直下,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身患眼疾又无钱医治,以至双目失明,再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为生。

但才艺出众的阿炳并未沉沦,他通过二胡、琵琶的演奏谋生,优美、凄楚的琴声既歌咏了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对旧社会阴凉世态的血泪控诉,以及对自己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的绝响。

夜很静,万籁俱静,我们仿佛听到阿炳悠扬的琴声徐徐传来,随着音乐的节律,仿佛阿炳通过泉水声把多年以来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全部洒在茫茫月夜之中,表达了他的痛苦、压抑。曲子开端用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一生。他徘徊、流浪,充满坎坷,但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

《二泉映月》的音乐是美轮美奂的,让人听后如醉如痴,它写景,似咏叹高山流水,似讴歌惠山鸣泉,似速写彩云追月。惠山二泉的夜是那样的静,然而静中有动;夜是那样的美,让人幽思遐想,难以成眠。泉水叮咚,涟漪不断,一圈一圈,从小到大,从浓到淡,圆圆的,大圈套小圈,直到消失在潭边、潭口,有趣极了。月光倒映,时破时圆,《二泉映月》以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徐缓的节奏,层层递进的音节,间或柔弦、滑弦,间或颤音、泛音的处理,描绘了二泉夜色的旖旎风光,也是大自然给以人们的美与享受,可谓出神入化,美到绝处。

《二泉映月》的曲调是凄婉的,加之用二胡演奏,它如诉如泣,深沉、优美、凄楚,扣人心扉,催人泪下,道出了阿炳的辛酸身世。

第四段是全曲的高潮,从中可以听到阿炳从心底里迸发的愤怒至极的呼喊,是他对生命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曲子在包含不平的鸣奏音调中结束,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是阿炳真挚情感的坦诚表露。

艺术的感染力无穷,诸如文字、音乐、舞蹈、诗歌、美术。中国“写意”绘画、欧洲的印象派作品,特别是音乐、舞蹈,大多只能意会,靠的是个人修养、认知和理解。我往往在这种交织的情感、复杂的心境中听《二泉映月》,而《二泉映月》正是以巨大的艺术魅力感染听众,传达给读者。

据说阿炳在世的时候,无锡城中的广大市民,每天晚上都要等阿炳拉着二胡沿街走过后方能入睡,足见他的琴声已刻驻于大家的心扉。几十年过去了,不仅国内广大群众喜欢《二泉映月》,国际乐坛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它以深沉、悠扬、优美,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者千千万万人之心。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评价说:那一幕让我震撼,不能不说《二泉映月》是非常悲伤的曲子,使我泪流满面,足见这只曲子本身的巨大冲击力;这是仙曲,要跪着听。

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二泉映月》的艺术魅力,思想境界,出自民间,出自阿炳之手,走上殿堂,走出国门,跨越空霄,它的影响不是一言一语能道得破、讲得明、讲得完的。

1991年9月·昆明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