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红土地:苗族作家虹玲的文学人生

作者:马明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 10:14:03

在云南哀牢山余脉郁郁葱葱的群山中,一位苗族女子用她手中的笔记录着时代的脉动。虹玲,这位出生于1978年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正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汇处,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篇章。

微信图片_20250415092618

清晨的金平县文联办公室,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除了履行文联主席的职责,她还是一位资深的笔耕者,自1999年在报刊发表第一篇习作以来,这位苗族作家已经在文学道路上跋涉了二十五个春秋。

回望来路,2011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那一年,她的长篇小说《女县长:官路情殇》在新浪读书网创下连续三天点击量超百万的纪录,一时间“网络金牌作家”的美誉不胫而走。这部以权力漩涡中女性命运为主题的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人性洞察,打动了无数读者。随后问世的《市长红颜》《女书记:浴火凤凰》等作品,更是奠定了她在官场情感小说领域的独特地位。

微信图片_20250415093521

但虹玲并未止步于此。2015年,她出版的小说散文集《永不消逝的城池》,将目光投向了生养她的红土地。那些关于苗族村寨、关于边疆生活的文字,如一首首悠远的山歌,回荡在读者心间。在《文艺报》《民族文学》《边疆文学》等刊物上发表的近百万字作品,记录着她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2024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进春天》,是她创作生涯的又一里程碑。这部与南马合著的纪实文学,将镜头对准了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苦聪人。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虹玲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这个民族走向蓬勃发展的壮丽历程。有评论家指出,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生动诠释,更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进程的文学见证。

“作家要永远和时代同频共振”,这是虹玲的创作信条。近年来,她敏锐地捕捉到新媒体传播的机遇,以“作家虹玲”的账号在短视频平台讲述地方历史、传播民族文化。自己撰写脚本、自己出镜解说,这种亲力亲为的态度,让她的视频既有文学深度又充满生活气息,赢得了众多网友的喜爱。

微信图片_20250415094815

作为金平县文联主席,虹玲把培养新人视为己任。在她的推动下,县里的文学创作培训班、文艺采风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大家把故事讲好”,她常常这样鼓励基层作者。在她的带领下,金平县的文艺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傍晚时分,虹玲喜欢漫步在金河岸边。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她思考着下一步的创作计划。“文学创作就像种地,要深耕才能有收获”,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作家,始终保持着对文字的敬畏。在她看来,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写作,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纪实文学,都要对得起读者的期待,对得起这个伟大的时代。

夜幕降临,虹玲书房的灯依然亮着。她偶尔会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在读的书,调侃自己是“夜深人静处,书生读书时”。这位苗族作家知道,她的笔还要继续写下去,写这片红土地上的故事,写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篇章。因为在她心中,文学不仅是个人的梦想,更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桥梁。

责任编辑:袁潇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