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无果而终,便想着“清凉一夏”的事情了。更何况,苗乡屏边(屏边苗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具诗意的县市之一。南溪河畔,结满了世人称道的“妃子笑”荔枝。
作家杨杨先生在“解码红河”文化系列丛书综合卷《红河原色》一书中,写下《屏边:从“滴水苗城”到“荔源之地”》单篇文化散文8000余字。他说,屏边的荔枝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两次夺得“全国荔枝擂台赛”金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领略了屏边荔枝的独特风味。2022年11月24日,屏边县地名委员会向社会各界发出通知,决定将卡口村更名为“荔源村”。当然,这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命名或更名,也不仅仅是学者研究成果的分享,更代表了一种地理文化符号——荔枝源。
这诚然不是自夸。而是屏边荔枝在几代人的培植中,经受住了时间和人们味蕾的检验,配得上这样的称赞。更难能可贵的,是屏边荔枝遇见了有“穿山甲”精神的知性作家。早在2020年,杨杨先生受省委宣传部委派,到屏边开展脱贫攻坚深度采访,与其他两名作者共同完成报告文学集《云岭花开》一书,当中便收录了《荔枝大峡谷里的“男神们”》一文,首次让屏边荔枝以文学作品的方式被记录、被阅读、被传播、被感动。
荔枝,别名离枝。朱应《扶南记》云:“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取其枝,故以为名。”司马相如《上林赋》作“离枝”。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 。”则“离枝”之名,又或取此义也。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荔枝生岭南及巴中。今闽之泉、福、漳州、兴化郡,蜀之嘉、蜀、渝、涪州,及广州郡皆有之。其品以闽中为第一,蜀川次之,岭南为下。其木高二、三丈,自径尺至于合抱,类桂木、冬青之属。绿叶蓬蓬然,四时荣茂不凋。其木性至坚劲,土人取其根,作阮咸槽及弹棋局。其花青白,状若冠之蕤绥。其子喜双实,状如初生松球。”
屏边引进荔枝种植历史悠久,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在阿碑行政村,人们的房前屋后,多有高与天齐的原生荔枝树。当年果采摘后,到来年扬花,人们似乎都忘记了这个物种的存在。牛马尚未圈养,就把缰绳拴在荔枝树干上,树脚成了牲畜的领地,但因粪便对农家有用,会被及时清理,少有苍蝇蚊子滋生。夏日炎炎,荔枝树下也是老人纳凉、拉家常和小孩追逐嬉戏的好去处。荔枝一熟,有的现采现下肚,有的最多放置堂屋一晚,次日便拿到集市上卖个精光。遇到口味纯正的,自会把果核储存起来,用废旧的洋瓷盆装土育苗,待长高后,再进行移植。但这样的实生苗培育法,要等到荔枝挂果,莫过于望穿秋水。然有心之人,即便是白忙活一场,也要把这份“甜蜜的事业”完成。
时光流转,随着阿碑行政村所属五六个村寨搬迁至芷白公路沿线,许多原生荔枝树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人前风光到自暇寂寥。我想要去老家痛痛快快吃一回荔枝的念头,也总是一次又一次被延误。仆生老表说,村里有两棵原生荔枝树是我家的,长有三四层楼高,已经挂满了果,味道还不错,希望我找个时间回来品尝。我应了一声“好”,但回头又忘却了。清明节祭祖,从“妃子笑”荔枝产业机耕路经过,在一处平缓地段,远远地望见两棵原生荔枝树,矗立于整片荔枝林当中,大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姿态。走近一看,去年未采摘的果实还挂在枝头上,风干已久却始终不愿落下来。我心里暗下决心,今年一定要去采摘,不辜负这一树果实。现今的“妃子笑”荔枝,经嫁接、拉枝、环割,合理施用水肥,基本不往高处长,站在地上伸手就能摘到,避免了爬树不慎擦伤的危险。
我的老家湾塘乡,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荔枝之乡”,荔枝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多公顷,备受经销商和养蜂人的青睐。而阿碑行政村米坡基地又是全县荔枝的产地。这里原是一片热区荒山,靠烧山圈地,种植旱稻、木薯、肉桂等,均以失败告终。1996年,县农业局看准这块宝地,同阿碑行政村签下合同,种植“妃子笑”荔枝34公顷,由此拉开了屏边荔枝产业发展的序幕,促成全县发展三个农特产业“十百千”工程。相信在南溪河大峡谷打造六千多公顷荔枝产业并形成经济带的愿景,只需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得以实现。
很多村民依靠租赁和种植荔枝,早些年就告别了“家里揭不开锅”的尴尬境地,甚或有的依靠提升管理技术,变成了“土专家”,不仅换来了砖混房、小轿车,还在外地买房做生意,家里出了大学生,银行里还有存款。在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下,多数村民借力脱贫攻坚,优化产业布局,在自家土地上广泛种植荔枝,与全国人民一道携手迈向幸福小康的康庄大道。我的一位发小说,在村里,最幸运的是自家也有一片像样的“妃子笑”荔枝;到城里,最幸福的是可以把自己种的荔枝送给亲友。如若非要给苗乡荔枝加持一份荣誉,我以为“最美荔枝乡镇”“最美荔枝村”“最美荔枝家庭”“最美荔枝人”,应该是这里最为靓丽的风景。
不记得哪一年端午节,“屏边跑团”从县城徒步至南溪河大峡谷沿溪村荔枝园,往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公路旁拍到的“妃子笑”荔枝图片。我不由得诗如泉涌,写下一首题为《屏边荔枝的爱恋》的诗歌:它外绿透红/内白如雪,吹弹可破/尝一尝酸中带甜……
玉屏镇荔源村更名之前的卡口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规划中全力打造荔枝文化,使之形成规模。看到村里有集中管护上百年的二三十棵原生荔枝树,以及展示荔枝主题的一幅3D立体墙画,我不禁感慨:日啖荔枝三五颗,不辞长作屏边人。
“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 。”这是荔枝本质上的“鲜”;冠以“妃子笑”名分,又倾注了丰富的内涵。生活本有诗意,到苗乡屏边品尝“妃子笑”荔枝,更会诗意无穷,不知不觉中,便身处于“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之甜蜜氛围中了。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