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莫批阿波》是杨章文、李白章两位作家新创作的小型哈尼族戏剧,围绕新时代哈尼族文化传承与村民发家致富的矛盾展开,为了生存与发展,哈尼山寨的年轻人纷纷丢下农田,离开村庄外出打工,导致农田逐渐荒废,哈尼传统文化逐渐殒没。莫批阿波是哈尼族创世史诗省级传承人,但在村子里却找不到一个愿意跟他学习哈尼传统文化的人,连他的儿子、儿媳为了供自己的两个儿子上学,也准备外出打工。莫批阿波为了民族文化传承,阻止儿子及儿媳外出打工,戏剧的矛盾冲突由此引发。
正在矛盾冲突之际,远从大洋彼岸的研究生艾丽丝的到来,让剧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艾丽丝不远万里而来,要请莫批阿波教她讲哈尼话、唱哈尼古歌、学习哈尼历史文化,整个山寨为之震惊,才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与自豪。阿波的儿子嘎娘、儿媳批抽决定留在山寨,白天搞农业生产,利用科技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晚上学习哈尼传统文化。细读戏剧《莫批阿波》,有几个特点值得品鉴。
剧本结构设置张弛有度
剧本一开始就从矛盾冲突入手,莫批阿波的儿子嘎娘、儿媳批抽放下自家的田地不耕种要外出打工,阿波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坚决阻止儿子、儿媳外出。矛盾冲突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起承转合,张弛有度。矛盾高潮处,嘎娘欲向左边出,被莫批挡住,嘎娘欲向右边出,被莫批挡住,最后正面冲撞,被莫批推倒。正在矛盾无法解决时,外国研究生艾丽丝的到来让事情有了戏剧性的改变,剧本应用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让事情有了翻转。首先是从未见过外国人的哈尼山寨村民惊慌得手足无措,面对白皮肤、蓝眼睛、金色头发的外国女郎艾丽丝,村民波举呼叫“见鬼了,见鬼了!”村民念起驱鬼的咒语,唱跳驱鬼舞,有的拿扫把,有的烧香,有的抬碗喷酒……等艾丽丝见到莫批阿波,误会得以解除,事情有了翻转。这一表现手法,也揭露了哈尼山寨的封闭、愚昧,村民与外界交流少、文化知识匮乏。
原来艾丽丝是阿波在国外讲学时认识的朋友,她深深地被哈尼传统民族文化吸引,不远万里而来,要阿波收她做徒弟,教她讲哈尼话,教她唱哈尼古歌,还要学跳哈尼乐作舞蹈。面对此情此景,儿子嘎娘、儿媳批抽的内心有了转变,决定不再外出打工,留在村寨,白天搞农业生产,利用科技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晚上学习哈尼传统文化。
生活需要面包与牛奶,但那些历经千山万水涤荡,历经无数先祖流传下来的刻在血脉中的东西,更是我们的精神与灵魂。村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自信回归,坚定了赓续民族文化传统的决心。
剧情冲突塑造人物性格
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在剧情冲突中更能展示和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在此剧本中主要是从两方面的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特点,一是人与人的冲突,二是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主要是在莫批阿波与儿子、儿媳之间展开,一方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另一方为了孩子的教育与自身的生存需要,都是合理的需求,都没有错。莫批阿波代表着坚定的文化传承人形象,表面看有些因循守旧,与时代脱节,儿子及儿媳代表着普通农民的形象,生活首先要解决的是日子富足及孩子上学的问题。
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也是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利刃。莫批阿波面对两个孙子读书交不出学费,内心也是焦虑与矛盾的,他提出不喝酒不抽烟了,还砸掉烟筒,不顾70岁的年龄,决定与儿子、儿媳一同下地重新开始干活计。还把家里唯一值点钱的银烟斗拔出交给儿子嘎娘,让他拿去卖了换点钱。可见他的内心对两个孙子读书是十分重视的,对孙子也是十分疼爱的。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他更是丝毫不退让,他是麦田的守望者,他不想辱哈尼族创世史诗省级传承人的称谓,他不想让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失传。而阿波的儿子嘎娘、儿媳批抽内心也是矛盾的,并非一味只想离开哈尼村寨外出打工,谁不恋自己的故土呢,只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正如剧本中嘎娘所说的“阿达,你瞧瞧,人家盖起了钢筋水泥房,我家还住着蘑菇房。你瞧瞧,人家又换了新轿车了,可我的摩托车每天早上我的媳妇都要帮我推出一大截才发得起电来,我害羞得很。”
对于外国研究生艾丽丝,作者没有着墨于人物冲突,其实她漂洋过海跑到哈尼村寨来学习哈尼歌舞,研究民族文化,肯定也受到了来自父母或其它方面的阻力,内心也产生过矛盾,“来还是不来”,可以考虑适当加入一点戏份。
主题选择关照现实矛盾
传统是民族的“密码”,民族文化是民族自信的根本,是民族行为的支配力量,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是擅长保持自己优良传统文化的民族。但是这些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又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短缺、民族文化日益边缘化、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显然作者看到了这一社会现实问题,并把目光聚焦于红河州哈尼村寨,这样的选题非常具有时代意义,通过戏剧这一艺术形式赋能文化传承。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载体,在文化传承中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戏剧通过舞台故事的演绎、鲜活人物形象的再现、经典台词的讲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戏剧本体相结合,把文化符号转换为舞台形象。
戏剧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工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通过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传递给观众,运用这一艺术表达方式来表达民族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十分妥帖,定会出彩。但戏剧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演员、服装、灯光、舞美、音乐等,要想让戏剧《莫批阿波》出彩,获得成功,还需要一个演出机构的商业运作。
台词对白通俗易懂接地气
剧本《莫批阿波》,语言十分接地气,符合人物的身份及背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足见作者对这方故土的山水、人物观察细致,熟悉掌握入木三分。戏剧当中的很多对白就可以用哈尼古歌的唱调,用现代语言的表达唱出来,里面的很多对白融合了哈尼山寨的民风民俗,颇具地域特色。比如阿波一出场就唱,“出国交流才知道,哈尼哈巴很重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我要把它传承好”。得知大孙子考取大学了,小孙子考取一中,高兴得连连唱到:赶紧烧香,祭拜祖灵,保佑子孙,前途光明。马上打酒,举杯庆贺,阿达高兴,心情好啰。
嘎娘与父亲的对白也很出彩“出国交流两三天,才啃着两口洋面包,你就洋腔洋调的,净说些大话,等学好科学技术,搞起特色产业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又唱到“哈尼文化谁喜欢,传统文化已过失。阿达常年唱古歌,家里生计难维持。经济时代玩经济,样样事事靠票子。如今该我来当家,谁能动摇我意志?”。艾丽丝见到莫批阿波时的语言也充满了西方人的幽默感“哦,我知道了。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我当初说的话是真的,这不我找到了你。”
就剧本而言,有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在故事情节设置上,大洋之外的西方人到哈尼山寨学习哈尼话、学唱哈尼古歌,这个可能是个小概率事件,对哈尼文化作一些研究到是符合逻辑,在社科人文方面,很多学者都喜欢对民族文化作研究。可修改为,当前乡村振兴的主题,州、县、镇几级,为解决村民撂荒田地、外出打工的难题,通过深入实地调查研究,邀请专家学者作乡村发展规划,提出了山寨走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村民发展梯田红米、稻田养鱼、生态养鸡等特色产业,组建村里艺术团为游客演出,让莫批阿波担任团长,教授村民唱古歌、跳乐作舞,搞民俗祭祀表演。建盖民宿,为游客提供食宿,这样一来,哈尼梯田的世界文化遗产与哈尼民族文化融合,让村民不出大山就能发家致富。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