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红河县乡村“家长夜校”赋能教育振兴

作者:李娟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02:18:20

“老师,我家孩子回家写作业,要么手疼,要么肚子疼,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学习。孩子也不愿意和我们交流,我们该怎么解决?”“我家孩子一回到家就玩手机,我们说他也不听,说两句就和我们吵架,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在红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乡村“家长夜校”课堂上,参加学习的40余名家长先后抛出了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

乡村“家长夜校”是点亮红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夜间模式”,在首期课程上便将家风建设“置顶”,围绕“如何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教、培养好孩子”主题进行授课,通过“理论+生活案例+互动学习”的方式,指导家长遇到亲子沟通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课堂学习氛围浓烈、干货满满。

“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真没想到能听到这么专业的家长辅导课。”首次参加“家长夜校”课程的李媛说,自从生了二胎后,她发现大儿子的学习成绩下滑,人也变得懒散,总是在玩手机,这让她非常焦虑。“通过和其他家长的交流互动,我学到了很多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方法,再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也学会了平衡孩子间的心理落差。”李媛表示。

据了解,乡村“家长夜校”是由红河县委宣传部、红河县委文明办共同发起,依托红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利用晚间时段因时因地创新推出的学习交流平台。红河县委宣传部联合多家单位精心组建师资库,将家风家教、法律常识、非遗技艺等30门丰富实用的课程送到群众当中。乡村“家长夜校”摒弃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授课以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教学为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现了教学相长。其中,“家长夜校”与“动力小站”积分兑换的巧妙结合,更是掀起了家长的学习热潮。

“今天这节课的20积分我不兑换了,等学习完后面的3节课再来换点米和油。”宝华镇期垤村村民许发有一边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盖满印章的“文明存折”,一边自信地说:“攒够分还能换奖品,现在我们全家抢着来上课。”

红河县乡村“家长夜校”主要依托辖区内10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教学场所,打造以部门和村(社区)为圆心的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圈,教学覆盖面有效扩大。截至目前,已开展课程235场次,主动报名参加活动的家长达1.52万余人次。

“这是我第5次参加学习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我觉得‘家长夜校’在时间上安排合理,课程设置上也偏重于大家比较关注的婚姻、家庭、亲子关系等内容,让我收获很多。”家长高愿芳说。

红河县乡村“家长夜校”正逐渐成为县内家庭教育的“能量站”和“加油站”,让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夯实乡村振兴的教育基石。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