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指尖“老手艺”绣出就业“新工坊”

作者:王瑞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02:18:17

本网讯 近年来,绿春县牛孔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联合各方力量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关键突破口,深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的潜力,积极探索“党建+非遗”的“家门口务工车间”新模式,打造了“镇有车间、村有绣坊、户有绣娘”的良好发展格局。

为有效带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延伸彝绣产业链,增加群众收入,牛孔镇构建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由镇党委牵头抓总,鑫盛社区党总支落实抓细,通过逐户摸排,发展村内组织能力强的带头人15人,采用“能人+基地+绣娘”发展模式,将绣娘队伍发展壮大至200人。同时,积极向上对接协调资金20万元,组织开展刺绣技能培训4次,覆盖群众500余人次,并分批组织绣娘队伍“领头雁”前往楚雄、上海等地,学习先进设计理念与技艺,补齐自身短板。

牛孔镇积极探索实践“党组织+合作社+公司+绣娘”工作机制,成立“牛孔镇刺绣专业合作社”,出台《专业合作社章程》。合作社以“培训签约、订单到户、按件计薪”的模式,深化与楚雄南华彝绣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持续开发文绣摆件、团扇、衣服、香囊、手提包等刺绣产品,成功承接上海长宁区、中国海洋大学等多笔订单,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三大转变,成功打造出绿春县首家彝绣品牌“牛孔彝绣”。截至目前,除专职绣娘外,合作社还带动周边妇女零散务工持续就业120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作社推行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展演“四进工作法”,在为彝绣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播撒团结种子。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组织开展彝绣进村社活动8次,进校园活动6次。此外,牛孔镇以鑫盛社区为示范点,通过“党员+绣娘+网格化”的方式,打造“党建+一老一小”示范点,围绕关心关爱辖区内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开展了系列活动。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