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味道”奏响振兴强音

作者:王云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5日 23:42:22 来源:红河网

乡村振兴战略正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寸乡土。在这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中,“乡村味道”成了一个独特且关键的元素,紧紧牵系着乡村的发展脉络,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核心话题。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九大重点任务。会议特别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振兴工作必须拼字当头、干字为要,提升绿美红河的含金量和含绿量;稳步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好向新,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确保产业转型升级量质齐升,经济发展支撑更加坚实。

各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绞尽脑汁,使出“十八般武艺”,尤其是身处一线的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这项艰巨的工作对他们而言并不容易,因为这一代年轻干部涉世不深,对乡村了解有限。尽管他们中很多人来自乡村或在当地长大,但大多数缺乏乡村劳作经验,书本知识难以适应复杂的乡村现实。因此,如何调动留守的老幼妇孺行动起来,进而引领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优秀指战员脱下军装、放下枪支,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克服人生地不熟、语言障碍等困难,与农民打成一片,迅速打开了新局面。那一时期的年轻人,同样面临着挑战,但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定方向稳落实

乡村振兴工作没有固定模式,需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村落需要具体研究,不能一味复制和照搬。昔日的老村干部讲得好,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各地诞生了诸多以乡村旅游和发展民宿为主的工作模式,这一思路是很好的,但也要以特色鲜明为工作总原则、总基调,不能再出现新的同质化现象,避免村民不认同、不能全员参与的情况发生。

产业兴乡村兴

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基层主官不应只盯着大企业、大项目招商引资。很多欠发达地区资源禀赋极佳,但当地官员往往忽略了“家门口的精彩”,总想着招个大企业一夜之间实现城市化。然而,大企业投资要看回报,没有丰厚回报,人家不会投入。因此,还是要脚踏实地。例如,某乡村资源环境特别好,“以小博大”的工作思路就很适合。地方政府可以邀请有实力、爱家乡的年轻人,或者美院、音乐学院、退休机关干部等人群,利用他们的智慧与人脉资源开发区域旅游,打造新的民宿业态,并形成“滚雪球”经济发展模式,以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着眼细微谋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有大智慧和广泛学识,更离不开因地制宜。搞乡村旅游一定要记住,身边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土不堪言”的事物恰是都市人所欣赏的,决不能全部“更新”。文创开发也要最大限度挖掘这些元素。例如,红河州发展全域旅游时,首先拿具有地域特色的“茶叶”下手,在高铁站和飞机场设置茶棚,使之成为红河州茶文化的标配。茶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销售干果,并通过拍摄特色短视频讲述红河州的民间故事、历史故事,最终营造出到了红河州高铁站一定要去某某网红茶棚喝茶的氛围,引领了云南饮茶文化和茶叶消费风尚。

文创开发必须坚持本土化,要特色鲜明,突出民族主题。以元阳县“哈尼红米文创”为例,其开发要突出民族文化主题,探索新老结合的“米食文化”和“米中寻乐”的文创开发之路。为彰显哈尼人的勤劳智慧,可以邀请村里的老人,编制各式稻草工艺品销售或作为其他文创品的包装等,探索文旅融合致富路。蓝莓是云南的特色产业,特别是红河州已将其打造为农业支柱产业,笔者在弥勒市调研时,通过农业农村局人员了解到,当地的蓝莓产业发展不易,因此,笔者提议,可否考虑将一产逐渐向三产过渡,即以育苗场为基地,把育出的芽苗转化成为目前较为流行的“轻食”,制作成为蓝莓芽苗汉堡、蓝莓芽苗沙拉,还可以依托本地传统特色美食过桥米线推出蓝莓芽苗米线。为了顺应人们猎奇消费,民宿则可以推出蓝莓芽苗鸡汤馄饨、蓝莓芽苗炒鸡蛋、蓝莓芽苗煎饺,甚至于依据云南饮食习惯推出蓝莓芽苗烤肉等,经过不断地研发与推广,使之成为青年人创业的工具,成为红河州美食新的文化符号。力求以小博大,探寻蓝莓产业的弥勒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乡村味道

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提振稳定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拓展食材开发新空间,让乡村味道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创新要满足多元化的乡村味道消费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乡村味道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民宿行业要以创新为驱动力,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味、便利的综合需求。我们要努力挖掘传统、民族饮食文化,结合现代技术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美食,即食物文创,增强文化认同感,塑造乡村味道品牌,提升消费体验。

作者系北京科技特派员

责任编辑:韦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