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哈尼剧《莫批阿波》‖从古歌中汲取智慧勇气

作者:目则珠江 杨会国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3日 15:54:31 来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听说,在云南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会跳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

近年来,我州切实把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落到实处,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哈尼梯田传统农耕文化,搜集整理民间古歌古舞,持续发掘《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哈尼哈吧》《乐作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由红河州戏剧家协会杨章文、红河县文化馆李白章联袂创作的哈尼剧《莫批阿波》,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的最新力作。本剧是对哈尼古歌的全新表达,也是一种文化坚守的创新诠释,有助于让各族同胞在古歌传承中汲取先辈奋斗智慧、找到再出发的勇气。

直面现实困惑

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的各种面向,首先就得直面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和存在的时代困惑。《莫批阿波》毫不回避哈尼梯田保护与现实发展不平衡这一难题,无疑是直面现实问题的一种艺术呼吁。

千年以来,哈尼同胞世代勤勤恳恳在梯田里耕耘,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哈尼古歌》,并在持续传唱中不断完善、发扬光大。但在现实面前,他们有面临很多无奈,很多哈尼同胞不得不告别家园,远赴他乡为生活而打拼。

剧中,莫批儿子嘎娘扛着编织袋带着媳妇准备进城打工的场景刻画得形象生动,真实反映了哈尼同胞的生活困境。

为了给考上大学和高中的两个儿子挣学费,莫批的儿子嘎娘也不得不背起行囊,进城打工。剧中三次急促离家,三次被父亲叫回的对话,以极具冲击性的画面折射出父子两代人面临的双重困境。

同父亲学唱哈尼古歌的人越来越少,他担心民族的优秀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儿子的生活本就不富裕,现在两个儿子要上学,更是压力山大。面对日趋拮据的生活,嘎娘夫妇决定放弃传唱古歌。

一边是精神文化的传承,一边是现实生活的挑战。莫批阿波父子的困惑,不仅仅是他们两人的困惑,而是生活在梯田里的哈尼同胞共同的困惑。此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就在于其直面生活现实的苦与痛,共情哈尼同胞真实的精神挣扎。

聚焦古歌传承

本剧的另外一大特点是主题突出,贯穿整个剧情的一条主线始终聚焦哈尼古歌的传唱、传承和坚守。

作为中国哈尼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尼古歌是哈尼族社会生活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歌谣,涉及哈尼族古代社会的生产劳动、宗教祭典、人文规范、伦理道德、婚嫁丧葬、吃穿用住、文学艺术等。古歌中叙述的是世世代代以梯田农耕生产生活为核心的哈尼人教化风俗、规范人生的“百科全书”,被誉为“无文字的百科全书”,文化“活化石”。并于2008年3月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外来文化多强势,哈尼古歌快丢失。若不把它传下去,我死不瞑目难安息。”在作者的内心深处,从开幕的和谢幕的首尾呼应设计看,本剧的出发点也应该是传承和坚守好哈尼谷歌这一重要精神遗产。

开头的“古歌不唱不好在,古理不讲理不顺”,结尾的“哈尼哈巴代代传,唱天唱地唱古今,唱日唱月唱星星,古老民族万年青”,让古歌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出国交流才知道,哈尼哈巴很重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我要把它传承好。”剧中,莫批通过苦口婆心无法说服儿子继续传承古歌文化时,巧妙跳出当前局限,以金发女郎不远万里来学习古歌的例子凸显古歌魅力,这一设计以第三者视野审视哈尼文化,让本剧的主题得以升华。“中国红河哈尼村,哈尼莫批我佩服。哈尼古歌唱得好,我要拜他做学徒。”这一精巧设计,也再次证明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至理名言。

续写时代新篇

该剧表达了哈尼人内心深处对哈尼古歌的挚爱之情,莫批希望古歌世代相传的信念直击人心。但从整部剧的艺术表达上,也存在一些硬伤,如剧中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村民见到一金发女郎大惊小怪显得夸张;哈尼古歌如何让艾丽丝这一外国朋友痴迷,她为何坚持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学古歌,这些背后的故事没有交代清楚,叙述留白过多。

在受到当代经济潮流大肆冲击的哈尼山乡,如何平衡当地群众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如何让哈尼古歌继续代代传唱下去,是当下不可回避的问题。艺术作品就要直面问题,解决当下焦虑与长远发展问题。

要讲好哈尼古歌故事。哈尼古歌的魅力在于润物无声的浸润,让人们懂得如何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古歌魅力还在于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让同胞时刻不忘我们从哪里来,也在回望过去中知道要到哪里去。古歌魅力更在于激励后辈重拾先辈奋斗勇气,奋发向上、创造美好未来。要继续完善剧本,细化场景对白深入浅出讲好莫批执着古歌传唱、生动教化、开心坚守的故事。

要站在推进哈尼文化持续发展的高度创新表达。立足长远规划,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深挖民族文化、举办文旅品牌活动,打造类似陕西华清池的“长恨歌”、丽江的“印象丽江”等舞台剧,将文旅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当地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加大哈尼古歌自信走出国门力度。大力发掘红河哈尼文化深厚底蕴优势,发挥好红河县等县市侨乡文化优势,探索哈尼古歌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舞台路径,更好展现哈尼古歌润物无声浸润人心、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段灿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