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让我鲜活在你的生命里

作者:王若杰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5日 09:49:01
2008年,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国家原质检总局批准对“建水紫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现在建水紫陶的出镜率或者说曝光率如同火山口喷涌的岩浆,一个浪潮接着一个浪潮,各种各样千奇百怪造型的建水紫陶一个个粉墨登场,亮相后的惊艳程度常常让每一个有幸初识的人猝不及防。仔细想来,又是必然,毕竟是经过千度高温的淬火涅槃。

汪力 摄

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建水的碗窑村是个窑火烧出来的村落。没有确切记载这里烧窑的历史可追溯到何时,但这里出产的紫陶“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却是事实。
在建水县燕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距今3500多年的陶丸、陶网坠,证明建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原始制陶工艺。建水陶瓷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流传着的“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碗窑遗址的发掘和建水城郊山坡上大量出土的将军罐,让人们从这种极富灵性的陶瓷语言里,破译出建水的唐时明月宋时风华。
建水的山水人文,最适合哺育紫陶的历史文化。建水有独一无二的生产紫陶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推开建水城西北方向碗窑村山坡上的滚石,推开灌木荆棘,大片大片的五色土在阳光下闪现着金属般的光芒。

汪力 摄

物不稀则不贵。在千年前的建水人眼中,五色土有几山坡呢,一点儿也不贵。所以千年前的建水人拿陶土来做大量的生活用品,小到烟嘴、吹鸡(一种玩具),大到可海量储存的酱缸、水缸、将军罐。当然,最有名的还是汽锅,因为它不知道承载着多少代吃货们舌尖上的快感。这也正是建水紫陶千百年来一直陪伴在人们生活中的原因。
建水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陶泥含铁量高,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建水陶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具,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

汪力 摄

建水紫陶的每一件作品,经过挖泥、炼泥、揉泥、拉坯、修坯、装饰、雕刻、填充、粗修、精修、烧制、抛光……十多道工序,一道也不省心,一道也不能有闪失,否则前功尽弃。
要诞生一件建水紫陶精品,从生活用具涅槃为工艺品,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必须靠大师之手来点石成金。比如装饰环节,一般由书画大师来完成。大师要怀拥一个大瓶或大罐或举一个小茶壶,在一个圆面或坡面甚至是锥面上书画,且只能是悬腕而书。在这样的造型中完成书画作品,完全不同于在纸上作书画,这需要长久历练形成的与泥坯的默契,对泥的熟悉,能把泥土当纸张自然非一日之功。
如果一件紫陶作品有几道工序出自大师之手,又碰巧天公作美,烧出漂亮的窑变,那么天价就成了必然。所以今天的建水紫陶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类是贱价的生活用品,另一类是天价的艺术品收藏品。

汪力 摄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岁月无敌,一个人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我们不能让血肉之身永垂不朽,但总是千方百计让我们的思想流芳百世。建水紫陶能在时间的大浪淘沙中熠熠生辉,让人们看到了思想流芳百世的可能性。如果请文学家来形容建水紫陶诞生的整套流程,以及概括每一位参与建水紫陶制作人的期盼,那这句话恰如其分——建水紫陶:让我鲜活在你的生命里。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