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酒量不好,酒龄却不算短,至少20年有余,故有关酒的话还能扯上几句。酒与喝酒的话题,我想喝酒的人都能谈上一大堆,难说我在此是班门弄斧。
我对酒的认识是始于孩童时代,有一年我们家为过“十月年”酿了一甑酒,那也是我记忆中自家的唯一一次酿酒。记得酿酒那天,我看到酒从一根小竹管里慢悠悠地滴进一个破旧的锑锅里,父亲又用铝勺一勺一勺地打进一个口小肚大的腌咸菜用的罐子里。那时,至少有二十几个隔壁邻居来围观酿酒场面。贫穷的乡村,酿酒还算稀奇,它还给人一种隐隐的喜气和希望。酒香味飘荡在房子周围,路过的大人都赞口:酒香了,酒香了,好日子到了!
因老房子翻盖,一家人移住耳房,人和家什全往耳房里挪,我和三弟睡的床铺边摆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土罐。不知父母哪时把装满酒的罐紧挨着床脚摆放。一天夜里,三弟伸脚把床边装酒的罐子给蹬倒了,母亲闻到酒味后大叫“给是酒打泼了?到处是酒味!”我们醒来时,酒罐已倒在床边,酒还在咕噜咕噜地流淌,剩下的酒已不到三分之一。父亲也醒来叹气:可惜了,实在可惜了。那时,我不知道酒的稀有和珍贵,特别是生活很贫的时代,把好不容易酿造的一罐酒给打翻掉,对父母而言是多么大的损失。
长大后,去外地求学,同学中有几个会喝酒,我们常去校门口的烧烤摊上吃烧烤。一去他们就叫老板娘倒上辣酒,那时我只能喝啤酒,辣酒实在是无法承受,实际上已经慢慢接触了酒。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我开始会喝辣酒,量为一至二两。有次喝过了头,被同事还是其他什么朋友盛劝,至少喝了三两,还是中午。那天刚好遇到朋友宿舍的灯泡坏了,他在安装新的灯泡,刚喝多了酒的我站在一旁晕头转向,看天花板都是旋转的,看朋友站在凳子上的样子成摇晃的影子。我的眼中一切黑白颠倒,头重脚轻,左右难分,想吐又吐不了。那次是我平生第一次尝到酒醉的感受,十分难受,因此而断了一段时间酒。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又慢慢喝上,再后来参与朋友吃喝的饭局越来越多,酒量不知不觉地增大,也增多了酒醉的次数。
从此,我已经步入了以酒为主的饭局或宴席社会,人际交往中大多以酒为媒介,慢慢见到了纷繁复杂的酒场如战场的世界。当我还停留在二两水平时,有人已经达到六、七两,八、九两,才知道自己的酒量是什么水平。工作环境一站又站地调换,认识了更能喝酒的人士,一斤不在话下,我那时认为他们应该算海量了。听酒友们说,有些人还能喝一斤半,他们在酒桌上描述某某人能喝一斤半,某某人能整两斤,接着描述那些人喝酒时的胆量和豪迈气概。后来才知道酒的世界跟我想象的不一样,山外有山,强中更有强中手!这些常言在酒的世界中等到了验证。
喝酒的现象万千,但估计国人喝酒的方式及场面大多相当,不管东西南北中,不管什么民族,酒场上的言行举止十有八九是雷同的。不管男女,在乱哄哄中表现出慷慨和豪爽,酒后容易讲真话,也容易讲假话;容易讲大话,也容易讲小话,原形毕露。酒局通常是这样,人不管四个五个,还是七个八个。刚开始时,大家静悄悄,彬彬有礼,语气得当,温和有度。甚至有人以“胃出血了,不能沾酒了”、“上星期喝多了,还摔了一跤”等之类的理由推辞。但其中有清醒并喝酒的人就立马插话:“你昨天整多算哪样老几?我去年还喝多过呢”、“你那是缺酒性胃炎”、“给是哥们来头不大?”等进行辩驳。一翻讨价还价后,边吃边喝边聊,尽管原先只有三两人喝,随时间的推移和气氛的腾升,桌子上的酒杯一个接着一个地多起来。可以说不过三十分钟,一桌人说话的分贝高到令旁人侧目,越喝越高,气氛自然愈加热烈,这时他们的说话声音足以影响十几米之外的人正常用餐,除非那些人也捏着酒杯“谈人生”、“谈生活”,或者因酒而发狂。
大约三十分钟后,有人开始走过来走过去地敬酒,说一大堆不符常理的客套话,亲密话,如果是异性之间更是不得了,话中夹杂着话,有故意打诨的、有调情的、有讽刺的、有卖弄的、有夸奖的,不一而足。对方也不一定听明白他到底表白什么或传达什么信息。其实更多时候不表白什么,只是在酒的作用下掏出平时最隐没的话,那些话是摆出来凑气氛的,当是喝酒的作料,不是用来表达真情实感。只要一个人站起来去对面某人那里敬酒,他就一时坐不下来,必须敬两个、三个、四个,或全桌敬完。敬酒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的心意,也才是对所有人的尊重,敬酒人的内心也才感到幸福或自豪。第一个敬酒的刚落座,其他人又接着站起来敬酒。这样,来来回回,你来我往,在嘈杂的说话声中,谁能坐得住,谁也不想成为另类。唯一的办法是纷纷站起来互敬,这边两个,那边两个,各自组建各自的临时阵营,说话声一浪高于一浪。这时,因为亢奋,很多人不知道他们肚子里的酒越来越多,激情难抑,情绪难控。到这般地步,喝酒人的重心不在菜肴上,在于喝酒和说话上,桌上的好些菜却丝毫未动。一小时后,酒战正酣之际,有人摇头,有人打电话给远方的朋友说胡话,有人在劝酒,有人缩在桌下,有人拍胸脯亮大话。最后,大家歪歪偏偏地走出馆子,有的人被搀扶,有的人被牵拉,有的相互拥抱,有的在风中摇晃,有的提前消失(明智者或醉而找不着方向者)。
酒能让人如此单纯、可爱、透明、滑稽,也能使人朝负面表现。喝酒者之间平时只是一般熟人,路上见面顶多就是打个招呼而已,绝不多言。可在酒桌上,他们突然变得无比“亲密”、无比“热情”、无比“慷慨”、无比“真诚”,仿佛是阔别多年的老友相逢。不管男女,看喝交杯酒的亲密举动,就足令你突然怀疑人生,甚至怀疑看到的是否是真实场景。什么叫交杯酒?双方用左手搂抱对方,右手交叉起来把酒倒进各自的嘴里,还要引起旁观者一致的吆喝和鼓掌。我估计,只有国人才能发明这套喝酒的方式,只有国人才能做到如此“亲密”或“慷慨激昂”的怪象。
这不算奇葩,如果遇到一班人分三桌或四桌喝酒,他们的说话更是可以超过农贸市场的嘈杂,一个比一个能言善辩,一个比一个豪气冲天。他们的“豪情万丈”和“亲密热情”程度足以让你重新认识眼前这片陌生的世界和人性的两面。每个人刚开始时谦虚无比,但三两杯下肚就开始大话连篇了,当然也有“切切私语”,也有无休止的“呢喃”,巴不得把对方的耳朵都吃掉。他们开始创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场面,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低头无语,有的仰头倾听,表示诚恳,每个人都配合得相当出色。酒,在这里发挥到极致,把人改造成豪迈、糊涂、软绵的非正常状态。
事实上,当下的喝酒场面可毫无夸张地说已经是过度娱乐化或庸俗化,你不见喝酒人喝到一定时会谈天说地、撸手猜拳、翩翩起舞、高歌或狂叫,煸情者有之、极乐者有之、打情卖俏者有之。当然也有悲情的场面,痛哭者有之,诉苦者有之,感叹者有之、醉翻者有之、肇事者有之、失踪者有之,举不胜举。如果把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式各样的喝酒过程录制成一部电视记录片,该是多么的精彩,收视率不知会高到哪般地步,估计可拿年度一等奖。
人与酒结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类造酒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但确切在什么年代开始酿酒,没有人说得清楚;是谁发明了造酒技术更是不得而知;什么时代发现果子或粮食能产生酒也没有确切的科学记录。动物沾上酒也会醉态百出,我曾经看过一档电视节目,报道一群大大小小的猩猩不小心吃上一批熟透的果子,熟透到几近发酵。那群猩猩吃饱后慢慢感觉到全身无力,走路缓慢,昏昏欲睡。最后,全体干脆躺在河边的草地上睡觉,等酒醒后才结队返回森林。还有电视报道说,美国一匹小驴不知怎么爬到一棵低矮的苹果树上,吃了很多熟透的苹果,上演了“今朝有酒今朝醉”,警察只好叫来消防车把它从树上救了下来。我们可以想象,人类早期也肯定遇到过类似的事件,而且醉的程度绝不比动物们轻。可以推想,人类从此认识了酒的作用,慢慢总结出一套酿酒的技术和创造了酒文化,这个推论比较合理。
酒文化来到我们古人那里,已经是相当博大了,创造了一系列与社会风气相一致的酒文化,你可在古诗词中知道先人对于酒的态度和喜欢程度。唐朝杜甫在《饮酒八仙歌》中诗言: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知章就是贺知章,他是八仙中资格最老的酒仙。其余七仙为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他们个个嗜酒如命、放浪不羁,当然也不乏体现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李白的《将敬酒》说得更痛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像李白那样的酒仙是世间难得的,他与神有着关联,他的酒性和诗性都在神的指令下优美地完成。哪怕他把一杯浊酒抛洒在长安城的某个酒楼里或咸阳古道上,也会跳荡出不朽的诗篇来,足使世人诵读千年。
我们的古人很喜欢酒,古诗词道路上一路有酒香味酒臭味相伴。整个古往今来的文化史中,酒的笑话、酒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从酒的诗词、酒的成语、酒的名言、酒的文案、酒的交情、酒的笑话,从哪里讲都是一大堆酒的话题。如果哪位酒仙静下心来花点功夫,写一部关于酒的著作,恐怕可以形成一部千万字的酒史来,只可惜直至今日没那么一本好书。当然,没有酒史巨著,照样得把酒文化发扬到极致,照样得把酒喝得酣畅淋漓。在一个能造酒、喝酒、说酒、玩酒的国度,酒诗词、酒故事、酒生活已形成了一条滔滔大河,源远流长。既然酒与生活有着如此密切的关联,酒文化必须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从古至今,说酒的好与坏不绝于耳,以酒误事误国的例子在古代数不胜数。说当年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于鄢陵,楚国打了败战,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为准备下一次战斗,召大司马子反前来商量,子反倒喝醉了酒,无法前来。楚恭王只得对天长叹,说“天败我也”。将因酒误了战事的子反杀了,只得班师回朝。当然,所有事都不是绝对的,帝王因酒误事有时也是好事,如齐桓公因为醉酒,将帽子丢了,齐桓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粮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张,打开公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灾民欣喜若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齐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
另有,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临邛有一富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因爱慕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文君家开始又不予资助,两人到临邛,尽卖其车骑后,买了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也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夫妇爱情坚贞不逾的代名词。历史上临邛也成为酿酒之乡,名酒辈出。文君酒自然成为历史名酒,故唐代罗隐的《桃花》诗曰:“数枝艳拂文君酒”。所以陆游《文君井》诗曰:“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可见,司马相如与酒的佳话被多少后人津津乐道,相传万里。
古今中外酒的名言很有意思,是古人总结出来的酒文化精华,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警醒的,有调侃娱乐的。唐代刘叉说得好:“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富兰克林说:“酒,使每天的生活更舒适,不那么仓促,不那么紧张,使心胸更加宽广”。爱默生的话也给我们喝酒的人撑腰助兴:“酒就是歌,歌就是酒,酒和歌本是一家子”。费迪曼说得更浪漫:“酒是瓶子里的诗歌”。记得《水浒传》里还有句理性的名言:“酒乱性,色迷人”。我们喝酒人要特别铭记于心的是《史记》里说的“酒极则乱,乐极则悲”。总之,我最喜欢伏尔泰对酒的终极概括:“酒是天赐的九月果汁”。他老人家可能在说葡萄美酒,但我更愿相信他说的是我们平时豪饮的老白干。我想,如果流传情人们那里,故适之先生的话更畅销:“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郁达夫的“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也常常被年青男女们在不同场合念诵。
到名言警句远未结束,酒的广告词绝不比名言典故逊色。下面的广告词达到了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的地步:“往事越千年,陈酿白云边;过日子,还得咱这口子;身边的幸福,身边的酒;蒙古王酒,来自草原的问候;百年人生,难得糊涂;好山好水出好酒,金装银装贵州醇;人生丰收时刻稻花香酒;北京醇,好运带给您;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如何?人家对酒的描绘已达到佳境了,纷纷把酒放到十分高雅的位子上,旨在于叫你多掏腰包里的银子买酒。但从文风的严谨度看,它比酒段子收敛得多,原因是工商管理部门的严管,所以离生活的层面还远了些,少了一点地气和酒味。
酒到我们这个时代,好像大部分被糟蹋了,虽然有些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人在高雅场所用酒交流、用酒交心、用酒传情、用酒吟诗。然而大多数酒被用来胡乱了,现代人不兴说“酒”了,就云南人来说,称酒为“疯人液”、“木薯”、“甘蔗”、“包谷汤”、“阿口”、“老鼠药”、“迷你药”等等。喝酒也不再叫“喝”、“吃”和“饮”了,那才不过瘾,一定要痛快地说“丢”、“勒”、“整”、“捶”、“倒”、“空”、“闷”、“吻”、“抿”、“吸”、“抛”、“拿下”、“捏掉”……
对喝酒喝吐也有特别的表达方式,比如有人喝吐了,却不说“吐”,而是说“倒酒渣”、“现场直播”、“低头对话”或“清洗肠胃”。这些全与酒相关的江湖话,无论是调侃的,还是娱乐的,拿酒作生活的调料,做人生的调料。所以酒文化不断被改写和扭曲。这光是云南一些地方的说法,我不知省外还有多少对喝酒的表达。肯定不计其数,你比如拿山东的喝酒文化来说,他有较为完整的一套民间喝酒礼俗,酒桌上分主陪,副陪,主宾,副主宾等规矩,但客人一不小心会被主陪和副陪等一大帮人马整醉。河北有浓郁的酒俗,很多村子里有陪酒队伍,哪里有酒宴,哪里有酒会,哪里就需要他们,听说他们的收入不菲。他们那里还有玩游戏喝酒,谁玩输了谁就喝酒,所以有人在玩游戏中醉倒在地也是常事。我不知道全国各地还有多少酒的玩法,估计只有想不到。
还记得我曾工作过的一个地方盛行玩扑克喝酒,一班人去吃饭,先玩扑克,倒上几杯酒,谁输了谁喝酒,如果遇到上菜慢的馆子,一玩就个把小时,输家早就晕头转向。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酒俗,而且招数一个比一个奇特怪诞。我另外工作过的地方还流行用吸管吸酒比赛,不过那只是少数人中流行,他们把二两的酒杯倒满,好像赌什么东西,输了就吸,一口气吸干为止。
李政权 摄
酒的种类原本不算多,古书中很少能读到先人泡酒和喝泡酒的记录,不知他们是不会泡酒还是不喜欢喝泡酒。到现代人的嘴边就全变了,经过好酒人过分加工或“特制”,酒的品种不可计数。就颜色来说,不能再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来表述,只有亲眼看到才知泡洒的颜色无数。现代人泡酒是毫无科学和依据的,道听途说或自己认为是好东西就往酒里泡,而且常常沾沾自喜,深感自豪。喜欢在酒场上卖弄自己泡的酒是何等的品质,何等的药效。丢一条不管死活的蛇在酒缸里叫蛇酒,放几片叶子树皮叫药酒,泡两根乌骨鸡的骨头就叫乌骨酒。随之而来的是虎骨酒、蜈蚣酒、杨梅酒、葛根酒、松茸酒、牛鞭酒、马咖酒、橄榄酒、人参酒……还有五花八门的几十种“中药”泡在一起叫滋阴壮阳酒。我见过的不下于百种泡酒,常常在酒店大堂或饭店显眼处摆放,诱惑人去买,这还不算,民间私藏的才叫不计其数,叹为观止。你可能没听说金属酒,金属也可以泡酒,一朋友曾向我炫耀他的黄金酒,几片细薄的黄金泡在里面,那叫黄金酒,功能不得而知。都说泡酒好,无数人就信以为真,不断去铤而走险,有的喝出病来,有的当场喝翻,有的误喝而一命乌乎。人为什么拿酒折腾自己或拿酒折腾?是酒跟人过不去还是人跟酒过不去?人于酒,远不如动物聪明。
以上的事例似乎还不能够全面表达人对酒的胡乱程度,这不要紧,有酒段子能弥补这个缺憾。有些酒段子是极为精彩的,如神来一笔,富有哲理,有人性味、生活味、人生味、艺术味。这是喝酒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为“歌颂”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且看:
喝酒讲情义,此人是兄弟。
喝酒不认真,此人是医生。
喝酒教育人,此人是酒神。
这些民间酒段子或顺口溜没有过多的加工,亲切而朴实,说出了鲜活的生活味,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之上的酒文化,确切地说是接地气的民间文学。下面的段子略高一筹,这个已经做到了不雅不俗的程度,高明之处是十分押韵。名曰“喝酒六步曲”:
斟酒时,和风细雨。
劝酒时,花言巧语。
喝酒时,豪言壮语。
喝多了,胡言乱语。
到最后,倾盆大雨。
倒地上,不言不语。
你看有没有生活味,顺口到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倒背如流,你不得佩服这些生活中的“作家”或“诗人”们的才气。当然比这些精彩的还在后面:今日酒,今日醉,不要活得太疲惫。好也过,歹也过,只求心情还不错;屁股一抬,喝了重来。屁股一动,表示尊重。双脚一站,喝了不算。站着敬酒,双杯恭候;一杯酒一起醉,管他明天谁是谁,子弟少年江湖老,红颜不敌岁月摧,一生难得醉几回。
这是流窜在街头巷尾的酒话,被全面生活化、江湖化、庸俗化,朗朗上口,鲜活动人。你说它俗,又觉得不算俗,怪有学识的。在酒桌上,一说洒段子,笑声一大片,人群立马活跃起来,人际间产生了融洽和谐,酒一杯又一杯,生活多么有滋味。
总体看,好多酒段子反映的是通俗、消极,甚至是低俗。因为它流传于民间生活世界,不像广告词那样受相关管理部门管束,也不是登大雅之堂的文学诗歌,它是流传在民间底层的一种俗文学,文盲也可以挂在嘴上,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现实生活、现实人生。当然,它还具有调节人心、开心快乐、大众娱乐的功能。所以我相信,这种民间文学的寿命会相当长。当今时代是一个吃饱喝足的时代,底层社会追求的是一种开心快乐的日子,哪能缺少得了酒段子。再看:
人在江湖走,不能离了酒。
人在江湖飘,那能不喝高。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游。
哥们不喝酒,没有好朋友。
只要心里有,喝啥都是酒。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罗宏伟 摄
如此趣味精妙的段子,估计一位大文豪也未必能写得出来,可谓高手在民间。酒与生活,酒与文学,酒与人生是无法说尽的,人们喜用酒来抒发情感,用酒来调节身心、用酒来消除愁绪。酒在人心中到底是什么?难道它仅仅是一种饮料吗?不,酒是一种人宣泄情感、寄托希望、交流情感的工具,事实上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酒作为一种液体和饮品本身。商人用酒来谈生意,情人用酒来表达情感,文人用酒来找豪情,苦闷的人用酒来消除烦恼,医生用酒来消毒治病,庆典用酒来祝贺,祭祀用酒来表达崇敬。帝王将相,凡夫俗子,宫庭盛宴,寒门饭桌,王子婚礼,贫民请客,没有酒能算什么?皇宫或寒门的饭桌哪能缺少酒?古今多少帝王将相和贫民百姓,都用酒来与神对话,如果没有酒,一切虔诚的祈祷都显得苍白。
酒已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成为人类生活的方式。虽然历史上曾有几个朝代下过阻止民间酿酒的禁令,那时只因粮食紧缺,不准百姓浪费粮食而已。但朝代终究是朝代,天皇终究是人,它没有酒的寿命长,酒最终还是回归到人间,回归到百姓生活。只要人类存在,酒的生命还要存续,还要被人类无限演绎。酒是单纯透明的液体,复杂纷乱是人间。千古众生百态相,喜怒哀乐一滴酒!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