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赋能创新突破文旅产业向“新”而行

——以建水县为例

作者:金翠芬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4日 22:54:53 来源: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建水县立足资源禀赋,深挖文化内涵,在文旅融合、要素聚集、品牌赋能、消费升级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文旅产业向“新”而行,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聚力服务功能提升,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一)在“重保障”上发力。建水县委、县政府在各项规划中明确文化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出台《关于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等文件,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在项目用地、人才资金、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近3年来,建水县累计投入70余亿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等。同时,以创建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为契机,针对文旅市场主体推出“紫陶贷”“文旅e贷”“旅游e贷”“民宿贷”“餐饮贷”等相关政策,累计发放紫陶贷1.56亿元,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出“信易购”“信易游”“信易借”“信易阅”等产品,其中,“快乐游建水——品美食、体乡愁”促消费活动惠及文旅企业336家、消费者及守信游客5万余人。

(二)在“优服务”上提升。建水县推行县级领导、行业部门挂钩联系重点旅游企业制度,定期走访了解企业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落实好文旅行业纾困帮扶政策,推动景区、酒店、旅游演艺场所等文旅产业项目提档升级,建水县申报并争取酒店民宿奖补、文创项目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创建奖补、景区门票及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共600余万元;建立组织、宣传、公安等24个部门全域文化旅游党建联盟,实现信息共享、实时互通。在文化旅游活动场地和9个人流量较集中的景区景点、广场,开展文明旅游“家游站”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安全提示、咨询指引、购票帮助、免费饮水、常用药品等便民服务,形成了“人人都是导游、处处都是景点”的全域旅游氛围。

(三)在“强监管”上加码。建水县依托旅游党建联盟,成立县级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审判点、旅游综合监管调度指挥中心,在14个乡(镇)设立16个旅游警察中队、12个旅游市场监管所,着力营造优质和谐的文化旅游环境。同时,推行“红黑榜”制度,与商户签订《商铺经营管理公约》《诚信经营承诺书》,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等智慧平台,实现4A级景区电子售票、AI识景、数字化门禁系统、语音导览、慢直播等信息化设施全覆盖;利用云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游云南”App、建水紫陶溯源平台,开展信用信息归集和诚信评价工作,对600余家市场主体的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经营情况、遵纪守法、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全方位为文旅产业发展打造优质环境。

赓续千年历史文脉,凝聚发展“磅礴力量”

(一)创新“文化旅居”产品,让“历史记忆”撬动消费“热力值”。近年来,建水县与全球80余个城市建立“邹鲁文化联盟”,与国内8个城市组建“升庵文化城市联盟”,完成传统民居和院落保护修缮,将琴鹤堂、永宁居打造成云南省书画家创作研学基地,修缮、建成一批特色文旅项目,以此吸引国内外书画艺术大师到建水旅居,数十个国家的青少年、留学生到建水研学。同时,聚焦千年建水紫陶文化元素及摄影、绘画、手工艺等领域,将建水紫陶小镇建成“艺术家第二居所”,将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打造成集办公、旅居、社交、体验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创意孵化基地,形成创意设计、生产加工、文化传播、旅游休闲的文旅消费聚集区。

(二)聚焦“文化铸魂”赋能,让“创意文遗”吸引市场“回头客”。建水县坚持借助文化“软实力”,提升旅游“精气神”,推动历史与自然“牵手”,让文化优势尽快变现旅游价值。用活“古建筑博物馆”“古民居博物馆”“百年滇越铁路”等丰富资源,创新打造沉浸式体验、研学、文化演艺、创意休闲等新项目,建成临安府署、府衙里、紫陶里、供销记忆、紫陶博物馆、张明收藏馆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让千年临安古城焕发青春与活力。

(三)突出“文化惠民”发力,让“多元文化”拓展品牌影响力。以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途径,解码文化基因、讲好紫陶故事,打造紫陶里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及3A级景区紫陶街、蚁工坊、贝山陶庄,举办“中国四大名陶展”“紫陶文化节”“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综合技能大赛”及文化旅游年、稻田音乐节、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并10余次登上央视,全力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让传统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繁荣发展。

推动业态创新突破,撬动产业“提质增效”

(一)以打造特色街区为重点,点亮“夜间经济”。建水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文化和旅游等服务消费的决策部署,创新开发“夜宴”“夜宿”“夜演”“夜秀”“夜娱”“夜读”“夜游”等夜间经济新业态,通过打造古院落民宿、文化街区百姓舞台、庭院式剧场、城市书房等常态化、品质化、特色化夜间文旅消费体验产品,充分展示出建水县文明历史和千年古城魅力,涌现出紫陶街、紫陶里、1915艺术区、小桂湖市井文化街、蚁工坊文创艺术空间等新业态,带动了酒店、民宿客栈、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发展,使夜游经济逐步成为引领文旅产业发展、助推全县经济复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建水县文化旅游品位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二)以推动乡村振兴为抓手,撬动“乡村经济”。深入挖掘、继承和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把乡土文化、休闲农业、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用文化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品位,增添乡村旅游新魅力。依托“西南第一氡泉”、云龙山茶园等生态资源优势,以及蚁工坊、稻田公园、供销记忆等一批新的景区景点,培育山水田园主题民宿、餐饮,建成房车营地。“建水古城——团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仅西庄镇每年就吸引游客110余万人次,1000余名外地游客常年旅居西庄,实现了既“留人”又“带农”的双赢格局。

(三)以加快智慧建设为引领,发展“数字经济”。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探索“数字+文旅”发展途径,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智慧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和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建水县博物馆AI馆员上线,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感知体验;探索紫陶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从整合资源、吸收人才、提升品质等方面入手,成立“数字文旅精英人才创业创新实训基地”,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锻炼平台;建成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运营管理平台、建水紫陶数字赋能中心和建水紫陶电商选品中心;探索建立“互联网+”智慧城市治理新模式,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一键全受理”。

责任编辑:陈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