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党委和政府为了吸引人才落户发展,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惠才留才的政策举措,极大地增强了人才对所在地区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从而减少人才流失。为了在新时代的人才竞争中占据先机,笔者认为,政策留才要注重个性化、精准化,做到“三不”,方可事半功倍。
政策制定不脱离实际。党委和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时,不能只是简单照搬其他地区或者上一级政府的政策文件和惠才举措,而是要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留才政策,避免政策执行后出现承诺条件超出当地实际兑付能力,导致政策无法兑现的问题。好的人才政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特别是财政状况薄弱的地方更要因地制宜以自身差异化优势吸引人才,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吃透上级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问人才诉求、多听专家意见、多想务实举措,做好深入细致的调研,让制定出来的政策文件真正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落地落实。
兑现执行不僵化死板。在兑现执行政策过程中,要避免受僵化思维束缚,把政策中的某些字句机械地照搬、套用到人才审查过程中。政策执行僵化死板的背后,是服务意识的缺失,导致不能站在广大人才的立场上想问题、谋工作。须知人才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也各有需求,因而各相关部门要敢于突破思想上的旧观念,突破传统的旧框框,树牢主动服务意识,针对人才的不同特长、特点和需求,采取“一人一策”的灵活方式,千方百计为人才争权益、谋福利,以最大诚意让广大人才充分感受到政策善意,不断提高人才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心服务不虎头蛇尾。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只有做到对待人才的服务态度始终如一,热情始终不减,才能真正与人才心连心、心贴心。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定期主动上门家访慰问,与人才交心谈心,经常在政治上多关心、事业上多关注、生活上多关怀,让人才时刻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关爱始终相伴;要用好“人才码”“人才卡”等技术平台载体,为人才搭建个人信息数据库,聚焦人才“关键小事”和“人生大事”,实时关注并掌握人才工作和生活动态,在人才有需求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主动、贴心、周到的服务为人才想在前、办在前,始终以实际行动为其消除后顾之忧,持续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人才动能。
责任编辑:陈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