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自红河州融媒体中心媒资库
连日来,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快乐、动感的《马缨花》舞蹈持续火爆,重庆巫山小三峡、江西赣州市客家文化旅游景区的导游小姑娘们跳《马缨花》迎接各方游客,拉丁版的《马缨花》网上蹿红,国家级青年舞蹈家刘福洋老师也倾情跳起《马缨花》,吸取国内外青年人认识《马缨花》……
红河这块热土,从来不缺反映时代心声、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上世纪50年代,一首《阿波毛主席》唱响祖国大江南北,也通过歌曲把红河各族儿女听党话、一心跟党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坚定信心传到北京。2006至2007年,红河文艺界以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为背景,通过挖掘、开发哈尼族等各族儿女生产、劳作中音乐元素,汇聚成的《长街宴》火遍全国,展现了各族儿女勇攀高峰、改天换土的精神气概。如今,以烟盒舞为主基调,生动展现了彝家青年男女以物寄情、大胆追求爱情的《马缨花》呼之欲出,其欢快的旋律、独具风情地方舞蹈,反映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追求更高品质生活,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的豪迈情怀。
但是,要让小众化的民族歌舞艺术从边疆走出去,获得更多人的肯定认可,还有不少的功课要做。某种意义上说,《马缨花》还如嗷嗷待哺的“小孩”,需要倍加呵护、倾力支持。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合力攻坚,才能《马缨花》从“火”在红河,风靡全国,最终唱响世界。
要为《马缨花》走向全国搭建平台。2023年9月21日至23日,红河州文化馆组织马缨花艺术团参加在四川省德阳市举办的2023年全国广场舞展演——广场舞大会,荣获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优秀广场舞团队”。建水县代表队也将于今年6月25日至27,代表云南参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举办的国家级赛事—全国民族团结“村BA”篮球邀请赛,也将演绎《马缨花》。这些案例,开启政府推动《马缨花》舞蹈走出红河,走向全国舞台的先河。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应当积极搭建平台,邀请、支持鼓励《马缨花》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推介会、招商引资活动、东西部协作交流活动等,《马缨花》成为外地游客、外来客商认识红河、了解红河的“一扇窗”,通过《马缨花》,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红河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经济繁荣发展的崭新面貌以及各族儿女热情奔放的独特魅力。
要让《马缨花》持续火爆网络。抖音、快手、微信、微博已成为我们传递信息、交流生活的重要途径,其快捷、高效率的传递渠道,打破我们日常接收信息和人际往来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生活。要积极支持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展现《马缨花》,让外地客商和游客了解红河浓墨重彩先进文化。用适当方式,推荐组织抖音@建水老三婶、快手@哈尼然阿四等本地网红用朴实、平凡、真挚的形式适时发布《马缨花》的相关内容,借助网红效益让《马缨花》持续火起来,让身处全国各地的网友了解《马缨花》,接受《马缨花》、宣传推介《马缨花》。
图为舞蹈演员在跳《马缨花》
要丰富《马缨花》产品业态。红河州文化馆马缨花艺术团参加全国广场舞大会四川德阳片区的比赛时,宣传推介《马缨花》为:“我们彝族人把《马缨花》称之为咪依鲁,意思是幸福花;哈尼人将《马缨花》称为妥底玛依,寓意吉祥花。《马缨花》舞蹈不仅有彝族生活元素,也有哈尼族元素,也有苗族、傣族元素。”《马缨花》不仅是一首歌一支舞,它寓意着幸福、吉祥、承载着各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样的精神内涵,可以在我州11个世居民族千百年生活习俗中找到,也可以在全国56个民族生产、劳作、休闲元素中找到。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对《马缨花》研究,从历史脉络、现实演变、创新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阐释《马缨花》,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除乡村群众性广场舞外,可以尝试做成旅游宣传片、民族团结展示片,甚至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IP形象,让《马缨花》展现在各族群众学习、生活、工作不同角落,让积极健康、快乐向上的生活情调陪伴我们每一天、每一刻。在挖掘“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富矿同时,可将优秀文化融入《马缨花》,更加真实反映红河,展示红河。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马缨花》因幸福而美、因吉祥而美、因民族团结而美,不仅要让《马缨花》“墙内开花”,更要推动其“墙外香”,进一步赋能“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新IP。总之,只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物质与精神并举,不断丰富舞蹈内涵,创新展现形式,体现时代性、群众性、先进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让《马缨花》持续红红火火,更好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红河州民族宗教委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