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缨花开,引爆红河文旅破圈——从“马缨花之舞”到“马缨花之旅”,探秘红河旅游发展创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5日 09:01:43

2024年9月28日晚,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红河马缨花舞蹈巅峰赛颁奖活动暨红河“马缨花之旅”线路发布会在红河州蒙自市举办。以“冬天里的一把火”为主题的“马缨花之旅”线路发布通过“视频短片+现场推介”的方式,巧妙借助“东田里的一八河”的“谐音梗”,将红河旅游大环线上的弥勒、元阳、建水、蒙自、河口等县市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风光、风情、风韵、风味融会贯通,全景展示红河好山好水好吃好在,引领人们更加直观、深刻地认识红河文旅。


图片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红河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文化馆、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指导开展,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旨在推动红河的文化旅游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


此次“马缨花之旅”线路发布源起于舞蹈马缨花的火红出圈。2024年,由红河州文化馆在民间传统舞蹈“烟盒舞”基础上编创的广场舞“马缨花”火出云南、火爆全网,登顶各大视频网站热搜榜,成为大众争相追捧的“网红爆款”,引来亿万网友围观、点赞,掀起一波全民共舞“马缨花”的热潮,从专业舞台跳到市民广场、田间地头,以其独特的魅力“火出圈”“霸满屏”,不分民族、地域跳“响”全国,北京、上海、广州、山西、南京、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四川、新疆……全国无数个城市广场上,大家不约而同地跳起同一个舞蹈《马缨花》,伴随红河“马缨花”的持续网络发酵,红河州面向全球发起了一场马缨花舞蹈的挑战赛、巅峰赛,盛情邀请海内外舞者加入这场《马缨花》舞蹈狂欢。截至目前,线上线下吸引超过15万人次参与,全网浏览量突破3.5亿次,点赞数超7000万次,马缨花开遍地红,“红河马缨花”俨然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旅IP、红河品牌。


绿色生态之美。绿水青山,打造大美红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红河,春秋常在、四季常青也是红河,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已经融入进了各族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里。行走在红河,“天然氧吧”处处可见,四时皆是。红河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的养生元素、良好的生态绿化,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擦亮文化旅游的名片,为红河的生态旅游产业迎来了新的“热潮”,山清水秀的绿色家园迎来远方游客、干出致富产业、换来“金山银山”,全州建成15个城市森林(湿地)公园;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创建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县创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一个又一个的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让红河成为各民族和谐共存的美丽家园,也为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增添了红河光彩。


图片


沿边开放之美。集独特的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风韵、浓郁的异域风情、开放的口岸前沿于一身的红河州作为滇南门户,百年沧桑的碧色寨,无声地诉说着滇越铁路的开通,成就了红河边境贸易的百年繁荣,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家外资银行都在这里诞生;红河州位于“两廊一圈”规划和“一带一路”中重要经济带上,坐拥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其发展的优势在区位,发展的出路在开放。沿边开放、自由贸易、跨境电商、共享经济……而“一带一路”建设,也使红河一跃成为开放的前沿。


图片


文化缤纷之美。来到云南,不能不去红河。这片被历史与自然共同雕琢的神奇土地,不仅以它独特的地理风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更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屹立千年的临安古城、“滇南琼玉”建水紫陶、茶马古道迤萨古城、“百年商埠”红河河口、秀色天成的湖光山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无不彰显着大美红河得天独厚的自然天赋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片


歌舞韵律之美。红河,是一条流淌民歌的河流,这里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是红河人的标配。作为红河州的文化名片之一,彝族烟盒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盒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手鼓。烟盒舞具有音乐轻松愉悦、动作简单易学的特点,是“张嘴就能唱、抬脚就能跳”的红河民族特色舞蹈作品。诞生于红河州石屏县花腰彝聚居区的歌舞《马缨花》,以“彝族烟盒舞”为基础,以彝族山歌为音乐母语,融入极具特色的当地方言作为唱词、念白,将原生态劳作动作进行舞蹈编创,舞者在四弦的伴奏下,双手手指夹住烟盒,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边弹边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将极强的舞蹈语汇与当地各族群众的生活融为一体,舞出了红河儿女昂扬向上,以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精气神。让人们跟随着红河歌舞的旋律与节奏,走进红河,爱上红河,亲身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图片


服饰绚丽之美。人常说,云南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在红河,山上开的马缨花也被唱成了歌、跳成了舞。作为云南最有代表性的本土花卉之一,春天盛开的马缨花如同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生生不息、热情奔放,是团结和谐的象征,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居住在红河地区的花腰彝素以服饰色彩华丽大气闻名于世,她们把红色的马缨花称为“幸福花、吉祥花”,彝族姑娘将马缨花盛开的造型绣成红红火火的漂亮服饰,与当地马缨花的色彩相得益彰,堪称绝配,当《马缨花》的音乐响起来,舞者衣服上精美细腻的彝族刺绣和身上戴着的银泡等饰品,‌璀璨夺目,让人仿佛看到一朵朵马缨花在眼前绽放,将幸福吉祥的寓意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舞蹈的感染下,从中感受着来自红河的自然与艺术的绝美交融,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生活的精彩与美好,进一步领悟到红河人文之美。


图片


团结和谐之美。“马缨花”舞以其“原生性与艺术性交融、多元性与一体性共存”的特点,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张力,不仅以特色鲜明的乐舞形式烘托出欢乐祥和的气氛,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新时代民族团结主题,犹如一颗象征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的种子,播撒在各族群众的心中,成为切实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浸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各族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促进各族群众情谊相通的快速通道。


图片


品牌传扬之美。红河“马缨花”以其身心共存、情感共鸣的特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创共享的鲜活实践,在多元文化的沃土中生根。身同舞、情相通、心共融,“马缨花”从歌舞演化为代表红河绚丽民族文化的独特符号,成为一朵盛放的幸福之花、吉祥之花、团结之花。茶余饭后,“马缨花”是广场舞的“常驻嘉宾”;田间地头,“马缨花”是人们劳作之余的娱乐必备;专业比赛中,“马缨花”屡屡登上大雅之堂,多次斩获国家级奖项:2022年入围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2023年获“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优秀作品奖,2024年7月,亮相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决赛……如今,随着红河“马缨花”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展现出无限包容性与大众化的“马缨花”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遍地红,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搭建起沟通各地的桥梁,也让这个发源于一个小村庄的民族舞蹈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通过“马缨花”,更多人认知了红河,认知了红河彝族文化,让“马缨花”不仅具象到一朵花、一个地方,更是以IP持续散发吸引力,真正将“红河马缨花”文旅IP打造成为全民共享的红河品牌,以点带面,使红河之美世人皆知。


图片


发展奋斗之美。红河,红不仅是河流的颜色,也是“马缨花”的颜色,更是红河、云南各族群众心中永恒的那一抹中国红。高歌猛进谋发展是红河社会经济“硬实力”发展中最硬朗的一面,红河的发展经历着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好到优的转变。作为中国走向东盟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高铁通了,机场建了,产业增了,游客来了,日子美了……机场、公路、铁路、航运以及综合交通枢纽、滇南中心城市快捷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串联起滇南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发展的“路”通了,产业便跟着“活”了起来。元阳梯田的红米、蒙自特产的蔬果、开远培育的花卉、石屏特色的豆腐……“红河好物,世界分享”。红河变化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重大突破,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现代产业高歌猛进,创新发展的步伐带动着红河州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驶入一条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红河伴随着舞蹈“马缨花”的铿锵舞步走上“云端”,生动勾勒出红河“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新州情,展露出红河社会经济发展奋勇向前的十足底气,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彩虹桥”。


图片


云南优秀民族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被誉为“民族文化活化石”“民族文化基因库”,新的时代为云南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舞蹈《马缨花》因快乐而美、因奋斗而美、因幸福而美、因民族团结而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生动展现出云南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图片


多彩红河,魅力之旅,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心驰神往的“红河马缨花之旅”已鸣笛发车,象征吉祥如意、团结奋进的“马缨花”承载着红河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以最绚丽的色彩、最澎湃的激情、最动人的歌舞向世界发出最盛情的邀请,欢迎海内外宾朋以舞蹈为桥,以文化为魂,寻花而来,踏歌而行,探秘多彩红河,感受红河马缨花缤纷之旅,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感受红河最云南的魅力,让火红的“马缨花”为红河州文旅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一个多元、多彩又多面的红河正在被世界看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丨周权 

图丨红河文旅

责任编辑:袁潇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