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初古生村科技小院成立以来,这里就汇聚了一大批顶尖的农业专家学者,他们下沉一线搞研究,用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助力洱海保护、农民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鼓舞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师生,让他们的工作方向更明确,步伐更坚定。
清风徐徐,稻谷飘香。在二十大召开之际,古生村的稻田也迎来了大面积的收割期。在古生村科技小院的示范田,饱满的稻穗不仅构成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也代表着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师生们这半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可喜的回报。
今年,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师生团队在200亩的试验田里,首次开展常规有机模式、绿色产品模式、绿色产品优化和有机产品优化4种水稻种植模式的探索,经过这几天的实打实收测产,结果让大家非常惊喜。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副教授 徐玖亮
今年产量照常规提高了20%到30%左右,同时它也降低了环境代价,包括它产生的一些径流,还有一些温室气体等等排放,都下降了30%、40%左右,我们这个绿色生态优化模式,它的产量达到了808公斤每亩。
如何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这是科研工作者们需要重点攻破的难题。古生村科技小院汇聚了200多位专家、学者、研究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小院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模式整合各方力量,聚焦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用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福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国家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全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就是粮食安全。在报告里面也特别提出来要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保证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的手里,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很有感触。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副教授 金可默
不论是我个人还是我们团队,整个青年教师的队伍都是很幸运的,我们来对了,选 择到了这里面,找到了自己很有成就感的一个地方。报告中提到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技、尊重创新,这本身也是我们高校的一个体现。同时也给我们指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远的方向。
多年来,我州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全民治湖、科学治湖、依法治湖、系统治湖,通过开展环湖截污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系列措施,推动洱海保护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转变。回望过去,满载收获,展望未来,大家步伐更加坚定。
大理市古生村 党支部书记 何桥坤
以前,民房建到水边,天然湖岸线遭到破坏,不仅破坏风景,污水直排洱海,造成污染。现在,沿洱海15米范围内实施了生态搬迁,腾退土地用于建设环湖生态廊道,实现“人退湖进” ,削减了湖污染负荷,提升洱海“颜值”。如今,全长129公里的环洱海生态廊道已成为大理新的网红打卡点,深受旅客青睐。听完报告后,我们备受鼓舞,要把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福锁
我们在洱海做的工作不仅仅保护了洱海,也为我们洱海流域的老百姓的增收能够找到一些办法。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协同,也为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所以我感觉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